房屋 合同 工作 演出 职工 音乐 动物 单位注册|登录

带拼音版《木兰诗》原文

小黑 2024-07-22 11:54 #诗
文章标签 木兰

带拼音版《木兰诗》原文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带拼音版《木兰诗》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带拼音版《木兰诗》原文:

jī jī fù jī jī ,

唧 唧 复 唧 唧 ,

mù lán dānɡ hù zhī ,

木 兰 当 户 织 ,

bù wén jī zhù shēnɡ ,

不 闻 机 杼 声 ,

wéi wén nǚ tàn xī 。

唯 闻 女 叹 息 。

wèn nǚ hé suǒ sī ?

问 女 何 所 思 ?

wèn nǚ hé suǒ yì ?

问 女 何 所 忆 ?

nǚ yì wú suǒ sī ,

女 亦 无 所 思 ,

nǚ yì wú suǒ yì 。

女 亦 无 所 忆 。

zuó yè jiàn jūn tiē ,

昨 夜 见 军 帖 ,

kè hàn dà diǎn bīnɡ ,

克 汗 大 点 兵 ,

jūn shū shí èr juàn ,

军 书 十 二 卷 ,

juàn juàn yǒu yé mínɡ 。

卷 卷 有 爷 名 。

ā yé wú dà ér ,

阿 爷 无 大 儿 ,

mù lán wú zhǎnɡ xiōnɡ ,

木 兰 无 长 兄 ,

yuàn wéi shì ān mǎ ,

愿 为 市 鞍 马 ,

cónɡ cǐ tì yé zhēnɡ 。

从 此 替 爷 征 。

dōnɡ shì mǎi jùn mǎ ,

东 市 买 骏 马 ,

xī shì mǎi ān jiān ,

西 市 买 鞍 鞯 ,

nán shì mǎi pèi tóu ,

南 市 买 辔 头 ,

běi shì mǎi chánɡ biān 。

北 市 买 长 鞭 。

dàn cí yé niánɡ qù ,

旦 辞 爷 娘 去 ,

mù sù huánɡ hé biān 。

暮 宿 黄 河 边 。

bù wén yé niánɡ huàn nǚ shēnɡ ,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 ,

dàn wén huánɡ hé liú shuǐ mínɡ jiàn 。

但 闻 黄 河 流 水 鸣 溅 。

dàn cí huánɡ hé qù ,

旦 辞 黄 河 去 ,

mù zhì hēi shān tóu ,

暮 至 黑 山 头 ,

bù wén yé niánɡ huàn nǚ shēnɡ ,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 ,

dàn wén yān shān hú qí mínɡ jiū jiū 。

但 闻 燕 山 胡 骑 鸣 啾 啾 。

wàn lǐ fù rónɡ jī ,

万 里 赴 戎 机 ,

ɡuān shān dù ruò fēi 。

关 山 度 若 飞 。

shuò qì chuán jīn chāi ,

朔 气 传 金 拆 ,

hán ɡuānɡ zhào tiě yī 。

寒 光 照 铁 衣 。

jiānɡ jūn bǎi zhàn sǐ ,

将 军 百 战 死 ,

zhuànɡ shì shí nián ɡuī 。

壮 士 十 年 归 。

ɡuī lái jiàn tiān zǐ ,

归 来 见 天 子 ,

tiān zǐ zuò mínɡ tánɡ 。

天 子 坐 明 堂 。

cè xūn shí èr zhuǎn ,

策 勋 十 二 转 ,

shǎnɡ cì bǎi qiān qiánɡ 。

赏 赐 百 千 强 。

kè hán wèn suǒ yù ,

可 汗 问 所 欲 ,

mù lán bú yònɡ shànɡ shū lánɡ ,

木 兰 不 用 尚 书 郎 ,

yuàn chí mínɡ tuó qiān lǐ zú ,

愿 弛 明 驼 千 里 足 ,

sònɡ ér hái ɡù xiānɡ 。

送 儿 还 故 乡 。

yé niánɡ wén nǚ lái ,

爷 娘 闻 女 来 ,

chū ɡuō xiānɡ fú jiānɡ 。

出 郭 相 扶 将 。

ā zǐ wén mèi lái ,

阿 姊 闻 妹 来 ,

dānɡ hù lǐ hónɡ zhuānɡ 。

当 户 理 红 妆 。

xiǎo dì wén zǐ lái ,

小 第 闻 姊 来 ,

mó dāo huò huò xiànɡ zhū yánɡ 。

磨 刀 霍 霍 向 猪 羊 。

kāi wǒ dōnɡ ɡé mén ,

开 我 东 阁 门 ,

zuò wǒ xī ɡé chuánɡ 。

坐 我 西 阁 床 。

tuō wǒ zhàn shí páo ,

拖 我 战 时 袍 ,

zhe wǒ jiù shí chánɡ 。

着 我 旧 时 裳 。

dānɡ chuānɡ lǐ yún bìn ,

当 窗 理 云 鬓 ,

duì jìnɡ tiē huā huánɡ 。

对 镜 帖 花 黄 。

chū mén kàn huǒ bàn ,

出 门 看 伙 伴 ,

huǒ bàn jiē jīnɡ huánɡ 。

伙 伴 皆 惊 惶 。

tónɡ hánɡ shí èr nián ,

同 行 十 二 年 ,

bù zhī mù lán shì nǚ lánɡ 。

不 知 木 兰 是 女 郎 。

xiónɡ tù jiǎo pū shuò ,

雄 兔 脚 扑 朔 ,

cí tù yǎn mí lí 。

雌 兔 眼 迷 离 。

shuānɡ tù bànɡ dì zǒu ,

双 兔 傍 地 走 ,

ān nénɡ biàn wǒ shì xiónɡ cí !

安 能 辨 我 是 雄 雌 !

【2】《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3】词句注释

①唧(jī)唧复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又作“促织何唧唧”。唧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②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在织布时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④惟:只。一作“唯”。

⑤忆:思念,惦记。

⑥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⑦可汗(kè há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集兵士。

⑧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实数。

⑨爷: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⑩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ān)马:马匹和乘马用具。据《新唐书·兵志》记载,起自西魏的府兵制规定从军的人要自备武器、粮食和衣服。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早晨。一作“朝”。辞:辞行,告别。去:离开。

但闻:只听见。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暮:夜晚。至:一作“宿”。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北史·蠕蠕传》:“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燕山:即阴山。一说指河北的燕山山脉;一说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鸣:一作“声”。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器,形状像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明堂:古代帝王用来举行祭祀、听政、选士、献瑞的地方,即殿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为,不做。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此句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郭:外城。扶将:互相搀扶。将,助词。

姊(zǐ):姐姐。

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

著(zhuó):同“着”,穿。

云鬓(bìn):旧指青年女子柔美乌黑的头发。

对镜:一作“挂镜”。帖(tiē)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火,一作“伙”。

扑朔:两脚不断地在地上乱爬搔。

迷离:眯缝着两眼,安静地待着。

双兔:指雌雄两兔。一作“两兔”。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跑。

【4】《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5】《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唯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以“唧唧复唧唧”开头,则此一暗示,效果突出。起唱已见出手不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两问实是一问,出以排比,便扣人心弦。“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问得那样关切,回答却如此平静,可见木兰性格之沉着,亦意味着木兰内心之忧思,经过激烈冲突后,已毅然下定决心。“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征兵文书连夜发至应征人家,这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可汗大征兵,则千家万户皆有关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指征兵名册,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夸张,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也。“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撑门户唯有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连下四个排比句,铺陈四市购买鞍马,尤其“骏马”、“长鞭”二语,极有气派地写出木兰出征之前的昂扬士气。士气,原是士兵的生命。“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暮至,不必坐实为一日内事,此言晓行夜宿,征途之长,行军之急。此四句展开巨幅出征情景。先言其情。古时一少女离开闺阁远赴沙场,不异投入另一世界。旦辞爷娘,暮宿黄河,黄河激流溅溅之鸣声,代替了平日父母亲切之呼唤,这层层描写,将一女性出征之后全幅生活翻天覆地之变化、全幅心态之新异感受,一一凸现出来。唯其如此,所以真。再言其景。黄河边上,暮色苍茫之中,一位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十分苍凉而又悲壮之境界。此种境界,在中国诗史上稀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此四句与上四句为一排比,但意脉已大大发展。暮至黑山,言至而不言宿,暗示我军已经前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直提起战斗即将打响,亦意味着木兰昔日之儿女情怀,从此将在战争中百炼成钢。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上二句写我军征战之奋勇,“赴”字、“度”字、“飞”字,极有气势。中二句写宿营之戒备警惕,亦点出战地生涯之艰苦卓绝。四句虽写全军,木兰自在其中。下二句以将军之战死,衬凸木兰生还之不易。“百战”、“十年”皆非实数,概言战事频繁,岁月漫长也。此六句,写尽木兰从军生涯,笔墨异常精炼。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策勋即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十二转者,夸张连升之速也。百千强,言赏赐之物成百成千还多。写天子对木兰之优遇非常,一则暗示木兰战功之卓著,一则衬凸木兰还家之心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定是木兰对于勋位赏赐全无兴趣,故天子怪而问其所欲,木兰则告以不用作官,只愿还乡。愿借千里足(指快马),婉言归心似箭也。木兰不受官职,固然可谓鄙薄官禄,但也应知她还隐蔽着女性之身份,在当时条件下,女子又岂能做官(从军本是万不得已)。尤其长期离别父母,女儿之情深切矣。辞官一节,仍是紧扣木兰作为一女性来写的。

第五段,以浓墨重彩大书木兰还家与亲人团聚。“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气铺陈三排六句,喜庆欢腾遂至高潮。然而个中仍极有分辨,须加体会。十二年过去矣,父母更加衰老,故彼此相扶出城来迎。阿妹长大成人,故依闺阁之礼,用红妆隆重欢迎。既逢喜庆必杀猪宰羊。一片欢乐和祥,而又长幼有序,此中深具传统礼俗之美也。木兰喜慰,可想而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花黄即在面额上贴花涂黄,是当时妇女流行之容饰。一气又是四排句两偶句,铺写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十二年未入之闺阁,未坐之床,未着之衣裳,未理之云鬓,未贴之花黄,今日百度俱兴矣,其乐何若!这意味着,木兰来之不易的女性之复归。“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之士兵。火伴们能不惊惶?谁知道十二年来一同征战出生入死之木兰,原来竟是门前这位光彩照人之女郎!全诗悬念至此解开,原来十二年里,木兰是女扮男装从军作战。此一节最具喜剧性效果,亦是全幅诗情之最高潮。然而又令深思。十二年沙场之出生入死,难。十二年乔装而不露痕迹,更难。木兰内心之精神力量,该是何等之大!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是跳跃貌,迷离是兔眼眯缝貌,此二句互文。雄兔扑朔而又迷离,雌兔迷离而又扑朔,两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谁又能辨其雌雄!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岂能知道我是女子呢?此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亦是喜剧性诗情之袅袅余音,此余音之有余不尽,仍在于意味着木兰之英雄品格。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五、六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三、四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偶、排比及互文。其中互文是此诗极有特色的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二句,单从字面上看是不合逻辑的,上下文互文互补而增义:“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由于互文手法的运用,省略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又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二句,如果把“当窗”和“对镜”分开理解,显然不合女子梳妆的实情。“当窗理云鬓”应“对镜”,“对镜贴花黄”也要“当窗”。这里的互文手法如同“蒙太奇”一样变换镜头,表现了木兰脱下戎装的动作之迅速、麻利,渲染了她经过十年的军旅,急切地想找回女儿家感觉的兴奋之情。再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二句,对偶兼用互文,高度概括了十年征战的旷日持久和激烈悲壮,突出了木兰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又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二句,“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分辨雌雄本是一目了然的事,但二兔上述的特征兼而有之,就很难区别了。这里暗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和男人一样驰骋疆场,巾帼不让须眉,表现了木兰的机智勇敢,照应了上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使这个传奇式的女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含蓄而富于浪漫色彩。又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几句,排比兼用互文,表现出一种急促跳荡的节奏,一种跃跃欲试的意态,表现“可汗大点兵”的军情紧急,渲染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而有序。这些互文手法的运用,不仅词约意丰,详略得当,而且从叙事上跨越时空,加快了情节的推进,使行文富于节奏感,跌宕生姿,增强了表达效果。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著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过去多认为《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为北朝尚武之社会风俗。但是,北朝历史发展之主流,是入居北中国的游牧民族接受农业文明,进而接受中国文化,最终为中国文化所化。就此诗言,即使木兰之家原为鲜卑民族,也早已汉化。“木兰当户织”,是一证。木兰还家,全家喜庆之中所深具之礼意,是又一证。尤其木兰替父从军、高度体现对父母之爱心与对祖国之忠心,实为高度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故应当说,《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朝尚武风俗之融合,而《木兰诗》之根本精神,则是中国文化之精神。

【6】木兰诗主旨

木兰的替父从军是迫不得已的。她是在“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被迫“替爷征”主旨和结构的。换句话说,当时的北魏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既对别的民族进行无休止的侵犯掳掠,又对本民族人民进行无尽期的征兵,以至于规定每家每户非出一个男丁不可,从而迫使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冒名顶替。而这样长期对内征兵的结果,则使得人人不安、家家不宁,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至于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归来的“将军”“壮士”则肯定寥寥无几。难怪“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了。这“叹息”不但是迫不得已从军的“叹息”,还是可能诀别的“叹息”,因此从叙述主体木兰的主观认识来看,她绝对不会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教材分析者由于脱离了文本,故拔高了木兰的思想认识,以为“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是不恰当的。

另外,我们从课文的第五、六段来看,这两段似乎充满了欢快的情调,据此,诸多分析者认为它突出了“她(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其实这种分析也很勉强。如果我们注意到了上面的分析,把握住了木兰的思想认识和从军意愿,就不难看出,这两段表面上的欢快掩不住内心的悲苦,这是一种“含泪的微笑”,是一种庆幸。就木兰而言,她已体味到战争的严酷,征战几十年,曾亲临杀戮和被杀戮的惊心动魄,现在侥幸生还,已是不幸中之万幸,她怎还敢有“百千强”的赏赐和作“尚书郎”呢?她只希望不再被征召,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九死一生之后极度兴奋的真实写照。倘若作了“尚书郎”,那又得为统治者卖命,说不定哪一天又得披挂上阵,重踏生死场。就家人而言,几十年的盼望,喜事少愁绪多,愁就愁在木兰在外生死难料。在那风烟四起遍地腥云的社会里,木兰迫不得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家人的忧愁和担心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尽管从表面看,木兰回归后家里很热闹,可这种热闹是在几十年忧愁担心之后的,它实质是一种意外的解脱,所以无论从木兰角度看,还是从家人角度看,都无所谓有自觉自愿的爱国意识和思想,无所谓“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再次从叙述者(作者)角度看,叙述者的本意也不在于要表现一种爱国情结。这可以从《木兰诗》的结尾看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一段带有议论性的句子,显然,作者的本意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一种全新的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思想观念,这是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所在。

有了以上分析,全文的结构似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六段)主要记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意在托出木兰具有男子汉气概,为第二部分(第七段)的议论张本。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全诗的重心应该是第二部分,因而主旨也应从第二部分中归纳。这也符合记叙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即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点“睛”作用。

【7】《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8】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9】诗歌影响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10】名家点评

谢榛:《木兰词》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绝似太白五言近体,但少结句尔。能于古调中突出几句,律调自不减文姬笔力。“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四溟诗话》)

钟惺:英雄本色,却字字不离女儿情事。“问女何所思”四语,妙,妙!“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质得妙,似《焦仲卿妻》诗法。“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琐琐处分,是女郎暴出门行径。“朝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辞黄河与辞爷娘间句法变得妙。“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初似唐人《紫骝马》、《关山月》诸律语。“送儿还故乡”七句如见。“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写英雄处众中光景如见。(钟惺、谭元春《古诗归》)

胡应麟:此歌中,古质有逼汉、魏处,非二代所及也,惟“朔气”、“寒光”,整丽流亮类梁陈。又云:《木兰诗》是晋人拟古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平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见火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诗薮》内编卷三)

陈祚明:木兰诗甚古。当其淋漓,辄类汉魏,岂得以唐调疑之。此诗章法脱换,转掉自然。凡作长篇不可无章法,不可不知脱换之妙。此诗脱换又有陡然竟过处,无文字中,含蓄多语,弥见高老。(《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古诗源》)

贺贻孙: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木兰诗》有阿姊理妆,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门见火伴”,又是绝妙团圆剧本也。(《诗筏》)

【11】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带拼音版《木兰诗》原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老师明确: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板书课题。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疏通大意)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课件展示)

“十二转”的“转”读zhuà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 ”,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e 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课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边分析,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4、详略分析: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这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这些内容详写。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作文以启示。

4、修辞手法的学习:

本文除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1)排比:它是由几个(一般有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组成,来增强语势,表示强调或逐层深入。

举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2)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入耳,很有感染力。

举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

旦辞......暮宿......,闻......但闻......,旦辞......暮至......,不闻......但闻......(这是对偶句,但句中又有对偶,反复咏叹,写出木兰思亲之情和英雄气概。)

3)比喻——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4)反问——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句子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六、主题探究:

歧视妇女的(无情嘲弄);封建士大夫热衷功名利禄的(无情的讽刺);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板书设计: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