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合同 工作 演出 职工 音乐 动物 单位注册|登录

《送别组诗》课后反思

小黑 2024-08-12 12:08 #诗
文章标签 学生

《送别组诗》课后反思

下课了,站在阳台上,看着校园里奔跑的孩子们,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很是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刚刚上完的这节公开课。

我只能用很失败来形容这节课,甚至让我感到难过,更是后悔参加这次公开课。我不停的问自己,当初决定上公开课是为了什么。我想了很久,当初决定上公开课,只是想“试着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孩子,感受那份陌生的场面,也很好,不是吗?”

从开始决定上公开课,我就一直纠结于到底讲什么,讲几年级的课文,问了几个老师,给了几点建议,还是很迷茫,因为,我对四、五年级的课本太陌生了。最后,就决定选讲古诗,选择四年级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于是,就开始着手准备,看了很多的'视频,无非谁都是一个模式,有幸看到孙双全老师的《送别组诗》觉得很新,就决定想他学习,采用送别组诗的方法,教习《黄鹤楼》。

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反应有点让我着急,所以就造成了大部分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的状态。而且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也很局限,尤其在读诗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5遍,学生的朗读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发展变化。这也是我的课堂的致命弱点。一味的模仿就会失败。

课后几位老师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觉得收获良多。

首先肯定了这堂课的一种教学大胆尝试。把三首古诗放到一起,试了一次主题整合式的教学模式。以“送别诗的情感”为主题,异中求同,索解出两首古诗一致的送别本质,并介绍送别类古诗的一般特点。

其次对我的教态非常肯定,是一位学生容易亲近的老师,能关注的听课情况, 是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的集中在一起。

最此次的公开课的几点问题所在,也非常的中肯;

《送别组诗》课后反思

首先,教师讲的太多,学生的自主性显示的不够,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在问题的设置上,过于单一,答案固定,没有起到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效果。

再次,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虽然学生读的很多,但是反展的并不明显,没有看出学生的巨大进步。

在此,非常感谢几位老师的宝贵建议,之后,也进行了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几次修该,

1,将原来的三首诗,改为前两首。然后在讲一些,古人送别朋友的方式,勾起学生想要去搜集资料的兴趣。

2,讲三首古诗,但是最后一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合作学习,老师仅仅进行小结。提升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

3,如果我在我们班上上《赠汪伦》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上,会不会更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总而言之,此次,公开课,收获的还是非常多的,同时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机会,再次致谢。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