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几说课稿
十几减几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几减几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几减几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会。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体现了算法多祥化,学生再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可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材注重计算方法的培养和发掘,通过各种生动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思维并联系起来,使他们养成自己自主学习,并找到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计算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面对本班50个学生进行教学,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认识的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这都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1.以“情”、“趣”开路,谈话引入
每年元旦公园里都有有趣的游园活动。今年元旦公园里就迎来了许多小朋友。(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
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卖气球的情景过程,这一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本节课以15-9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十几减9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在汇报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计算15-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以充分展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学生用“连减法”,有的学生“想加法算减法”,还有的学生用“15-10+1”。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交流合作,学会选择
师:计算15-9时,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
计算方法。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为明朗化,更为突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4、迁移练习
(1)教学套圈图
课件显示套圈图,学生根据条件提数学问题。再请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答。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教学例1
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2-9。交流算法。
对比、讨论不同的算法。
在学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解决其他的十几减9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把15-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使计算方法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5、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作业。对有困难的学生则让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摆好后说一说算的过程。反馈时,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如先摆好1捆零1根,从1捆里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1根合起来是2根,所以11减9等于2。)帮助他们从操作中提升十几减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减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悟出十几减9的“破十”思维过程是:先从10个里面圈出9个,再将剩下的一个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可得出结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让他们思考:第1题怎样算出13-9的?(想加算减)第2题是怎样算出12-9、15-9的?(破十法)。通过思考,进一步弄清多种算法的算理。
(5)帮小鸟找家(课件演示)
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6)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回到情境图,点击显示字谜图。师:这群小朋友在玩猜字谜游戏,共有几条字谜呢?有几个小朋友在猜?他们猜中了几条呢?课件显示声音、文字:有13条字谜,我们每人都猜中了1条。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练习中,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学生“玩数学”,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趣味盎然,学生参与率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用探究出的办法回到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6、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
让每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一般方法:①做减想加②破十法。
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十几减几说课稿2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九。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向大家阐述对本节课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找伙伴”的游戏。游戏目的是复习9加几的知识.我首先选择8位学生起立,分别扮演“11—18”八个数字娃娃.我扮演“9”。我分别走到8位学生面前,说:“我和谁相加才能得到你?”相应的学生回答后,根据答案的对错,全体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并一起说出算式.
通过这样设计不仅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在知识上做好准备,而且在计算思路上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新知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一个例题(出示课件),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很快的得出算式:9+2=11。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问: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怎样列式?学生自由讨论列出算式,我相应板书:11-9= 。这个算式我们没有学过,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学生通过讨论可能有以下结果:
(1)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11减 9等于2。
(2)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直观图和加减法算式的对比,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用加算减的计算思路.同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根据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初步了解,我将继续出示以下三个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应板书以下三个算式:12—9 15—9 13—9 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解决这三个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这四个算式的特点,继而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十几减九。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巩固反馈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形式各异的练习(出示课件),因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在本节课最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的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样设计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
9+2=11 11-9= 12-9=
15-9= 13-9=
十几减几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十几减9”。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以及今后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作好迁移准备。例题首先结合猴子卖桃的生活情境,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了15—9的版式。接着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算法然后通过“想想做做”安排看图计算、移动卡片、题组比较等练习形式,激发兴趣,巩固十几减9的算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已归纳出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有关习题。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及9加括号等于十几的题目,让学生计算,通过复习旧知,即巩固了口算方法,又为新知识的迁移找准起点,为正确顺利地迁移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算法。我将分3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层次:从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演示小猴子卖桃的情景,共13个桃子,小兔弟弟买走了9个,接着老师问:你自己根据卖桃的情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你会解答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十几减9。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问题和算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想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第2层次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我估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学前教育早,能很快得出得数,也有的学生思维较慢,针对学生情况,我鼓励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拿一拿,①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②同桌交流。③师生交流、讨论。④汇报计算结果。体会不同算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对几种算法进行比较。13—1—1—1—1—1—1—1—1—1=4 ,
10—9+3=4 13—3—6=4 因为9+4=13所以13—9=4 这一环节设计,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互相交流中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使同伴之间的思考方法得到互补,学生在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口算。
第三层次。巩固算法,得到强化。①提问:还有哪几道是十几减9的题目呢?谁来举例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4—9 17—9 16—9 18—9 15—9 19—9 11—9
12—9 ②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呢?算完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算法。这里,通过让学生举例,完善了十几减9的所有等式,进一步探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条理性,逐步掌握了算理。
第三环节:深化应用,形成口算技能。这里我设计了以下3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十几减9的口算)完成想想做做1、2、3,主要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移动教学卡片、媒体演示,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练习。随着数字的移动,学生边说出减9以后的得数,这样可以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出来,让学生先填出每道题的得数,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进而体会,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灵活进行计算。
这3个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在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优化了思维,形成了口算的技能。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内容,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理的过程,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我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比较、推理、归纳,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十几减几说课稿4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后续还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减九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必须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教材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但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创设了元旦游艺活动的大情境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学生情况: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计算十几减九的知识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但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新知识。
我的思考是:怎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算法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算法,使学生经历十几减9的过程,知道想加算减、破十法、连减等多种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十几减九的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大环节,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我又设计了五个小层次: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3分钟)我以元旦快到了,班里要举行游艺活动这样的情境进入练习。
【设计意图: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前面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数的分解和组成及10减几等知识,为今天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接着我以元旦游艺活动,班里要用气球布置教室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身边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并巧妙引出新课。】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大环节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里 分为5步来完成的。
(一)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我是这样处理的。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动手操作,同桌交流
(1)师:你们都知道13-9=4,它是怎么算出来的?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动手用小棒摆一摆,验证一下。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在学生操作交流中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算法
(1)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①学生1:我是这样想的:1、2、39,拿走9个,1、2、3、4,剩下4个气球。
师评价提升:哦,你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算的。
②学生2:我是这样想的,从9接着往下数10、11、12、13,一共数了4个数,所以13-9=4.
③学生3: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2?9+4得13,所以13-9=4。
a.学生3汇报后,教师板书这种算的过程:
想:9+(4)=13,
算:13-9=4
b.总结算法并板书:想加算减。
④学生4:我是通过摆学具,先从10根小棒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3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3-9=4。
a.学生4汇报并用小棒演示,
b.问:谁和他的方法一样,你再来说一说。
c.师:哦,我听明白了,他们刚才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课件演示)
d.指名再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完整地说一遍。教师板书思维过程:13-9=4
评价:你说得即清楚又明白,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拆10法,补10法)
e.总结算法并板书:破十法。
⑤学生5汇报:13-3=10,10-6=4。
评价:你是从13里面先减去3,再减去6这种连减的方法来算的。
(2)总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可真聪明。现在咱们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汇报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通过练习,巩固方法
1.出示风车图,看图说图意,列式说方法。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都在参加哪些游艺活动?(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游艺活动,发现信息,提出十几减9的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选择的是套圈活动,小朋友投了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
列式是:14-9=5,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2:有16个风车,9个小朋友来领奖品,每人一个,还剩几个?
列式是:16-9=7,
生3:有15个字谜,9个小朋友,每人猜一个,还剩几个?
列式是:15-9=6 ,
3.小结: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快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想不想自己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考考你的同桌呢?
【设计意图:回归主题图,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四)练习体会,优化方法
1.自由出题,抢着说答案,说方法:学生出十几减九的题目。
2.教师有目的的板书(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
3.优化算法:刚才这些同学算得这么快,他们用的都是什么方法呀?
预设:生:他们用了想加算减,破十法。
师:用这两种方法算题可真快呀!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即优化算法。】
(五)观察题目,发现规律。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1:我发现它们的被减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2: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3:我发现它们都是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能发现规律就说,不能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点拨规律:十几减九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1。
4.课件演示,理解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得数中多的1,是从10里减去9个,剩下的一个1。
【设计意图:谈收获,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喜悦,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同时,知道十几减九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概括能力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运用方法,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2页2题。独立做订正。
2.游艺活动:送小鸟回家,算对了你会得到奖品。
【设计意图:对十几减九的方法进行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按得数,排大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4. 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三、课堂总结 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方面进行总结。
四、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2.自主参与探究,亲历知识形成。
通过游艺活动,锻炼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
3.运用课件演示,理解规律内涵
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减9之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总结规律。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确十几减九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1的道理。
十几减几说课稿5
教材及学情分析: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与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样重要,都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十几减9》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显得特别重要。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采用的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本班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特别是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初步研究过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也用过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过10以内的减法,对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应该有了初步理解,在这里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应该来得很快,不需要花大力气去引导。所以,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退‘1’作‘10’”的思想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棒,理解退1作10,逐步培养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的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退“1”作“10”。
教学难点:理解退“1”作“10”。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设计了拿小棒的情境,从散着的小棒够拿,到散着的小棒不够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多种拿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选择其中较为简便、快捷的拿法进行练习,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退“1”作“10”,为后面第六单元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奠定思想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我没有过多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因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掌握典型的1-2种方法可能没有问题,但方法过多,他们反而什么都掌握不了。
十几减几说课稿6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中的问题“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十几减9的两种基本算法(“做减想加”、“破十法”)学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种。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会用十几减9 的一般方法(或破十、或做减想加)正确计算。为了达到本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如在教学例一(12-9)时,设计的学具有两种颜色(10朵红花、2朵黄花),让学生思考:从12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朵红花中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就是12-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应此学生计算方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十几减几说课稿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对比归纳能力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因此在这节课中,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减7等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之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和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上3个目标的制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课件显示情景)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有的买气球,有的买风车。
1.观察情景(一)。
师:根据买气球的情景,你能提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这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课件显示:还剩几个?)根据买风车的情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还有几个风车?)
师:求这两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9
16-9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自己喜闻乐见的卖气球、卖风车、猜谜、玩套圈的情景,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风车?还有几个字谜没猜中?等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2.观察情景(二)。
师: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回答:有的在猜字谜,有的在玩套圈。
师:根据猜字谜的游戏,可以提什么问题?套圈游戏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还有几个没猜中?还有几个没套中?)
师:求这两个问题分别怎样列式?
分页标题#e#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9
14-9
【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培养了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个数,都用减法计算,而且都要用减几的方法?(减9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十几减9的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15-9”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教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
①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法算减法)。
②10-9=1,5+1=6(破十法)。
③5-5=0,10-4=6,0+6=6(连减)。
④15-10+1=6
……
【本节课以15-9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十几减9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在汇报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计算15-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以充分展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学生用“连减法”,有的学生“想加法算减法”,还有的学生用“15-10+1”。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计算15-9时,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为明朗化,更为突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分页标题#e#
(3)教师小结。
师:(结合板书的方法)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减法,有的同学喜欢用10-9=1,1+5=6,有的同学喜欢用15-10=5,5+1=6,有的同学喜欢用15-5=10,10-4=6。这些方法都正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3.迁移练习。
(1)小组先交流解决16-9、12-9、14-9,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让个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得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还知道哪些十几减9的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这四道题,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刚才的计算,现在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个别回答。
师:看来对于十几减9的题,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了。
【在学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解决其他的十几减9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把15-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使计算方法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三、巩固练习。
1.圈水果。
师: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个圈水果的游戏好不好?(课件显示水果。)
请拿出自己的练习题纸,想一想,圈一圈,算一算。把得数填在方框里,看谁算得最正确?
学生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做的题放在投影仪上反馈纠正。
2.跳木桩比赛。
师: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跳桩比赛,看看现在该谁上场了?(课件显示小兔。)你能帮小兔跳过木桩吗?
练习: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学生计算,帮小兔顺利跳过了木桩。
3.小蚂蚁回家(混合练习)。
师:工作了一天的小蚂蚁要回家了,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准确地帮小蚂蚁找到了家,小蚂蚁也很感激同学们,夸奖你们是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1)圈水果的游戏。借助直观的水果图,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计算十几减9的表象。
(2)跳木桩比赛。不仅能让学生直接看到算式,抽象出思维方法,掌握扎实的计算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这样由第1题的具体到第2题的抽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帮蚂蚁回家。是加减混合练习,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个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观察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一般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分页标题#e#
四、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课后总结
1.备课时,无论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时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要只为新鲜而做表面文章。
2.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要走过场,流于形式,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在学生汇报探索研究的结果时,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裁判。教师要把每一次反馈评价的权利都交给学生,如:“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重复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等等,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教学民主却随处可见。
4.本节课的目标是建立基本的思维方法,在计算速度上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那应是下一节巩固练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十几减几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灰太狼和喜羊羊童话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学生得出的计算过程。设计如下:十几减九
15 – 9 = 6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探究的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况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算题多样化,拓开学生的思维。
十几减几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2. 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和九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3.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九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九。
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教材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并理解十几减九的算法。
本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果你想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种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育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创设情景,活跃气氛;引导参与,探究算法;自选算法,尝试练习;
分层练习,在玩中学;总结体验,扩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活跃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开始我便用猴老板卖桃子这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课件出示:猴老板喊:“卖桃啦!卖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快来买呀!”小兔走过来,说:“猴先生,我买9个”。
提问学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
要求还剩多少个该怎么列式?又是怎么计算呢?
这样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导参与、探究算法
首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和九的加法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可大胆放手,让学生以6人小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具,自主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以不利用学具,直接想出结果,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寻找适当地机会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一个一个拿,拿了9个,还剩3个;
(2) 先拿盒子外的2个,再拿盒内的7个,这样一共拿去9个,还剩3个。
(3) 从盆里拿出9个,剩下1个和外面的2个合起来是3个;
(4) 先从12个中去掉10个,再用多拿的1与2合起来是3个。
十几减几说课稿10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几减九),这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小猴卖桃、小兔买桃的童话情景引入13-9,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算法,并引导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意在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此外教材的例题与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相对应,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这样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计算结合起来,使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课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逐步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十几减九的计算出现了四种算法: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在“想想做做”中,明确提出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
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与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一些教法引导学生学习:
①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方法,提高技能。
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接下来,我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导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了相应的复习铺垫,如:9加几的进位加、十几的组成、9的分与合等,旨在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对下面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起推波助澜的效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猴子卖桃、小兔买桃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画面:(1)1盒桃再加3个桃,一共有几个桃?(2)小兔买了9个桃,猴子还剩几个桃?怎样计算?算式怎样列?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算式:13-9。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用一句话引导: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桃里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操作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3-9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学生边操作边说出从13个桃中减去9个桃的操作过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根据交流情况,相机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书上的4种想法:第一种,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减,减9次;第二种,先从10个桃中减去9个,再和其他3个桃合起来,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13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种,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桃,再减去盒内的6个桃,这样共减去了9个桃,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9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种,13个桃分成9个桃和4个桃,所以13减去9等于4。在学生表述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四种算法有何优劣之分,而是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找适合自己的并努力学好。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深化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第一题,学生动手去画去圈,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摆摆小棒,着重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并正确计算,不强求统一方法;第二题,先让学生说说括线图各部分表示的内容,在引导列式计算,并说算法;第三题,要求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其实也就是学生最熟悉的方法。这个环节,虽然学生用各自的方法计算,但教师要了解哪种方法最受学生欢迎,对全班学生的思维水平做整体上的评估。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总结发散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第四题做成口算卡片,反复练习;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竖排)发现算式的排列及得数排列的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环节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为学生提供创造、发展思维的空间。最后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全课总结。并延伸内容:如果小兔买的是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本课中,我重在从情境、探索、交流三方面,让学生思考、实践,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十几减几说课稿11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规律,并运用此规律去解决十几减7、6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想:7+(6)=13 想:10-7=3
13-7=6 3+3=6
十几减几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十几减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2的内容。例1初步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主要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用数学和多位数计算打基础。本节课是以一幅小猫数金鱼图呈现。一只金鱼缸里有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并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达到真正掌握计算十几减几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在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以及想加算减的优越性。
五、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六、教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以学生熟知的小丸子过生日为主线的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七、学法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小丸子的生日,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生日会,好不好?小丸子可给我们出了许多问题呢,你可要动脑筋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创设小丸子过生日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利用买礼物,复习旧知识
小猴子和小兔子去给小丸子买水果,他们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买水果的情境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学习十几减几时想加算减做铺垫。
3、学习新课
小丸子准备迎接朋友们的到来,正在布置房间。她买了一缸金鱼,两只小猫看见了,也提起问题来了。小花猫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小黄猫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这里通过两只小猫的话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提出不同问题。学生先独立列出减法算式13—8=和13—5=作为例题。在计算时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达清楚计算过程。然后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也同时听取同伴的意见,用多种方法算出13—8和13—5的得数。在汇报交流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多种算法。最后比较不同算法,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用一道加法可以计算两道减法。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又动口。既独立思考,又能在和同伴的学习中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汇报时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但不否定其他算法,最后,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算法计算。
4、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搭积木、通过小丸子提出的问题,先猜一猜右边搭了几块积木,再独立列式计算,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排排队、先计算,再和同桌说说规律,体会差随被减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按不同方法排队。
(3)点蜡烛、找规律、先计算,再在小组中讨论有什么规律。最后汇报交流。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计算吗?先根据小丸子的话提出问题,独立解答。再根据图中的信息,自由提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找出相应的计算规律,而且能通过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总结本课
让学生自己谈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巩固新学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拓展作业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问题。请你做一个细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关用十几减几计算的问题,下节课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设计意图:这样布置作业,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 – 8 = 5 13 – 5 = 8
想加算减:8 +(5)= 13(8)+ 5 = 13
破十法:10—8=2 2+3=5 10—5=5 5+3=8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清楚明了,而且重点突出,各种算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为今后计算打下基础。
十几减几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生已通过系统的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了基本的思维模式。教材借助“小猫观鱼”图,引出了:“13-8”和“13-5”两道题目作为《十几减几》的学习重点,并以对话交流的形式展示了多种算法。纵观教材的设计,其意图十分明显,即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想加做减”的方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基础上的优化。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渗透了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转化思想,为后面学习100以内的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经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并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构想主要运用情境再现、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活动,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在操作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构想,我将整个教学流程预设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究,寻求算法;三、类推迁移,应用算法;四、归纳总结,完整认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富有童趣的情境创设,特别是接近学生生活的原生态背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对教材的主题图进行了处理改造。在新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动画情景:星期天,猫妈妈从超市买来了13根火腿肠(1包10根和3根)。小猫咪高兴地说:妈妈,我要吃8根。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板书:13-8,并提出问题:想一想,13-8怎么算?这一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原型与思维支撑。
(二)自主探究,寻求算法
当问题提出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不再是“零”起点,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更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
1.探究算法
为了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提供时空的保证,即将课堂上一定量的时间还给学生,用于他们的自主探究。其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多样的学习材料,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要求,可以要求学生:
(1)你可以想一想,直接计算;
(2)你可以看看情境图,想一想再计算;
(3)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4)你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不同策略的提出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学习的平台,促使了学生参与的全员性,而且为丰富学生的计算方法并探寻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可能,从而顺应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2.展示算法
在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计算方法后,我将进行不同算法的展示:
(1)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方法。
(2)集体交流汇报。根据我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预想学生汇报的算法有以下几种:
问题:13-8=5你是怎么算的? A、直接数数,逐一递减。 B、破十法:10-8=2,2+3=5 C、想加做减:8+5=13,13-8=5 D、平十法:13-3-5=5 E、其他:13-10=3,3+2=5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后,教师要适时板书加以展示,同时对各种算法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使学生在体会算法多样性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点拨算法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在不刻意统一算法的基础上,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借助情境图或小棒进行重点展示:破十法和平十法。这样处理是因为学困生本身对于20以内的加法掌握得不是很熟练,运用想加做减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而平十法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和学习;其次,在后面学习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时,其思维的基点是“退一当十”,即运用破十法,也就是说破十法是今后继续学习的思维基础,在本阶段内必须引导学生强化理解。
4.对比算法
在学生呈现多种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他们有什么
相同的地方呢?让学生借助直观对比、观察思考,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纵深。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思维的沟通,找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经历必要的比较、归类的过程中,自觉地做出选择与自我调整。
(三)类推迁移,应用算法 1.尝试运用
在学生探究了13-8=5的算法后,我不再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而是直接提出:13-5该怎么算?让学生借助刚刚获得的学习经验向抽象思维提升。在学生计算后,进行交流汇报。此时我提出了3个设问:(1)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2)观察:13-8=5和13-5=8,你发现了什么?(3)你认为“十几减几”该怎么算?这3个问题的设置,一是为了对算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二是为了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的意义,三是为了形成“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建立计算模型。
2.巩固应用
利用课本上的练习,对新知进行巩固,提高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完整认知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鉴于一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我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做回顾:请你想一想,再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都是怎么学的?你最高兴的是什么?通过以上几个指向性较强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也凸显了学习方法的渗透,更加关注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
四、说板书
板书以学生的多种算法为主体呈现,目的在于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突出重点,丰富计算方法,增强记忆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力求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彰显他们的个性,舒展他们的灵性。
十几减几说课稿14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认知感以及思维的逻辑美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性。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知识点目标: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7。2.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7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十几减七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1.通过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出数学问题;2.紧密结合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3.在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组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提升合作意识。
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诱发情感,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由课前谈话与复习旧知组成。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动物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计算比赛当中去。首先出现的是之前学习过的口算题,即复习旧知。然后与学生谈话:狮子王又给动物们出了一道题,可是动物们却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想让你们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激起了他们“想参与”及积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提高情感,自主探究
1.问题引思:出现动物们感觉困难的题目,即例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摆看,
先拿出1捆又2根,想一想,要从中拿走7根,有哪些拿法?
2.自学探究,讨论质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了以下想法:
(1)从12根里一根一根拿,拿走7根,就是从12根里减1,减1……一共减了七个1,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1-1-1-1-1-1-1=5
(2)先从1捆中拿走7根,剩3根,再把另两根加上得5,所以12-7=5。算式:10-72=5
(3)想:7加几等于12,7加5等于12所以12-7=5。算式:7(5)=12,12-7=5,这是通过想加算减得出的。
(4)从1捆又2根中先拿走2根,再从1捆中拿走5根,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2-5=5
(5)从12根中拿走1捆,剩2根,多拿走了3根,用剩下的2根再加上3根是5根,所以12-7=5。算式:12-103=5
学生每说出一种想法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另外还有一种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新意识。他的想法是用减数7减2得5,10减5得5。所以12-7=5。这种想法在平时教学中比较少见。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和全班一起讨论,得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12-7=102-7=10-72=10-(7-2)=10-5=5
3.揭示课题,引导归纳
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7。教师揭示课题:十几减7。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有哪些十几减7的算式,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出示例三。
教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12-7,打破了以往的“想加法算减法”的唯一思路,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增添情感,实践反思
1.跳一跳,摘苹果
将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放在苹果树的苹果上,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谁回答对了苹果上的题目,这个苹果就奖给谁。
练习中采用了“奖励法”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劲头浓厚,同时又巩固了新知识,并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2.数学小游戏
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十几减几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的《买铅笔》一课。说课环节如下: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 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 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 “送小兔回家” 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1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2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进,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3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