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说课稿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说课就是对同行口述所要上的课:介绍教材,阐述教法,说明依据。(后两者可以融在一起说)说课的目的在于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由于说课面对同行,时间有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机械地对照说课条款逐项予以详尽叙述,而必须根据开课的性质灵活处理,做到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突出自身教学特点,这样才能让同行听有所得。现以《三只白鹤》试说,仅供参考。
《三只白鹤》是第二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自然,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事,告诉人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对,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理解三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样找鱼,找到了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设问,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有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快速整体感知。
二、重点精讲,扶放结合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重点内容。第二段三句话结构一样。第三段跟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指导精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哪些话写第一只白鹤记住理鱼地方(用下划线画出)简单讲鱼埋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重点。(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余下两句及第三段可以放开,稍加指导让学生自读作记号,同桌对照。这样重点精讲,扶放结合,有利学生学会学习。
三、巧用幻灯,突破难点
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突破难点,我采用组合片幻灯演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午和刚刚升起的太阳位置,看白云飘动,就懂得不能用太阳、白云作标记。
四、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当学生懂得要选择不动事物作标记后,为进一步拓展观察思维能力,我创设新情境:假如你们是白鹤把吃剩的鱼埋在这里,(投影图:海滩上一棵椰树,一块大石,海边一艘船)怎么记埋鱼地点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维,找出最佳答案在椰树和石头中间。此时予以表扬鼓励,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板书:
27
三只白鹤
第一只
记住
太阳底下
(动)
×
第二只
记住
白云下面
(动)
×
第三只
记住
柳树旁边
(不动)
找到了鱼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根据课标中要求,在高年级段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模拟实验和设计简单的实验,着重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本课是继《声音的产生》之后继续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可以为今后学习有关于“声”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会初步做实验的能力,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科学事物和现象,但学生在性别、兴趣、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自学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愿意合作。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充分挖掘学生这一方面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课标中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
(1)通过本课学习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并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3)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力求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紧密结合。因此我把学生通过设计和亲自实验,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关键点是学生设计并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
四、教法、学法、评价方式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跳出教材对教学的束缚,并采用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实验法,在某些环节辅助以一些常规教学法,如谈话法、讨论法等,并创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用的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动手实验等思维活动中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然学科的观察、提问、推测、实验、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分组实验材料、演示实验材料进行教学。
2、电子琴、课件的应用,可以更直观地教学。
七、教学预案
在设计上,我重在跳出教材对教学的束缚,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个性体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环节具体分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用电子琴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后启发学生谈话:用你的表情或动作来告诉老师你是否喜欢听这种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关于声音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问题?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因此我将本环节分为三步:
1、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我弹完这首歌曲后,让学生讨论:在人和琴声之间隔着什么物体?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物体进行传播?向哪个方向传播?学生汇报后我进行小结: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于是我板书:气体。
接下来我让学生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吗?鼓励学生大胆推想,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我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设计实验时的大胆设想。然后我进行知识性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于是我板书:固体
接下来我让学生讨论: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吗?利用手中的材料你能证明吗?学生分组实验,我进行巡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鼓励、表扬。学生汇报后我进行知识性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于是我板书:液体
2、接下来指导学生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以上研究,说明声音在哪些物体中能传播?学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填写课本第五十五页的空白处。接下来我讲解: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的耳朵中来的。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会怎样呢?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放课件)
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见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这个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物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就不能向外传播。
3、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首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的节奏,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出示课件,什么是声波?水波和声波所不同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传播。于是我板书:四面八方
在实验中,我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懂得凡事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激励者。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过程,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深化理解,内化新知。
习题设计这一环节,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立小博士咨询台。从基础题——分组题——发展题,步步提高,层层深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情境创设又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发展思维,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并让学生和小天使做朋友,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留给学生更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
(四)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质疑并做以总结:说说你在今天这堂课的收获,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包括知识上、能力上还有情感上的收获。引导学生对自己、自己所在的小组或者自己的小伙伴做一个简单的学习评价,使学生在总结评价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再总结,这样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善于抓实质,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布置延伸的作业题,让学生有思考、探索和尝试的机会,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八、板书设计
板书我采用了总分总式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起到理解、联想、记忆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板书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欣赏中展开活跃的思维,悟出教材内容所蕴藏的内涵,认清事物的本质,掌握内容的内涵实质。
17声音的传播
气体 固体 液体
四面八方
九、教学效果预测
1、学生亲身经历提出猜想,分析判断、动手实践、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获得了直接的实践经验,使学生都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使学生理解更深刻。
2、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去经历、体验、领悟,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学习态度和责任、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体验了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了生命成长的需要。
说课稿 篇3
一、 设计意图
这本来是大班的一次科学综合活动,但我发现中班的幼儿绘画时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决定降低活动目标的难度,选择中班进行教学。纸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新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
1、 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能运用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纸质的响声。
3、激发探究的兴趣,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如:报纸、白纸、塑料纸、瓦楞纸、海绵纸等)让幼儿进行探索,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对各种各样的纸有初步的认识,并获得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纸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三、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课前接触认识各种纸。
2、 物质准备: 各种质地、形状不同的纸或纸制品,如报纸、白纸、塑料纸、瓦楞纸、海绵纸等。
四、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生经历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纸并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带了许多不同的纸(复习各种纸的名称)都有哪些纸?认识不同种类的纸。
二、设计第二个环节——让纸唱歌,让幼儿通过操作法,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先示范了几种方法,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提问是:
(1)不同的纸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白纸发出不同声音的?
(3)为什么同样的纸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1、在给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不同的纸,并知道不同的纸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同样的纸用不同的方法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带领幼儿利用纸能唱歌的这一发现伴随音乐一起活动放松。
五、活动延伸:
示范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发出其他的声音,引发幼儿对纸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家园合作,尝试创新制作其他的纸玩具。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与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说学情
当前初中学生在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时代价值观转型。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教育学的关系也在转变,建立在传统的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价值观的现代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巨大。师生交往观反映的实质上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本课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 一起疏解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紧张。
二、说教材
《师生交往新观念》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第一目。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着重是要让学生从师生交往观念的改变入手,了解交往观念的转变是指从传统师生关系到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转变,侧重师生关系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的转型。以此拓展师生交往的新空间。本目在第四课是后面如何有效的和教师交往、沟通,共建师生感情桥梁的逻辑前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师生关系会引发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分别从民主平等和亦师亦友两个角度展开,力图把现代教育理念和古典师生交往范例结合起来。在新型的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型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体会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发现师生交往的新空间。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与教师的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同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第二部分“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第三部分“探究新型的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新空间”。这三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部分为下一部分的教学作好铺垫。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从自己的体验中得出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只起点拨指导的作用。探讨师生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所需教学时间稍长。在重点问题的处理上,要想让学生从实际遇到的师生交往困惑出发,引导学生从师生观的角度思考其中的原因,避免直接谈师生关系。因此我通过一个活动(时空连线---我的采访手记)来让学生参与,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最后教师再作小结,重点得以突破。在难点的化解上,也是采取活动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先让学生通过(“七嘴八舌”、“借笔抒情”)两个活动了解到传统与新型师生关系的不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进一步理解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五、 说教法
教学方法上,本框主要采取让学生搜集材料、讨论发言的形式来获取知识并达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 针对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所以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困惑。与人交往尤其是与自己的老师的交往时也经常会遇到许多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分组作为小记者采访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同自己的老师交往时都会遇到什末样的情况,会产生什末样的困惑?由此而产生对传统师生关系的了解。以及传统的师生关系给师生交往带来的隔阂。同时设计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古人的对老师这一职业及师生关系的论述。来加深学生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认识,为下面介绍新型的师生关系作铺垫。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可前准备“借笔抒情”用flash短片,漫画等来表达自己渴望什末严格师生关系。学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民主平等、以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他们所渴望的。第三部分教学,主要采用情景式教学。通过孔子与其弟子的一节课向学生解释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益处。
2.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重点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上,主要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参与学习法.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从中感受到新行师生关系的好处。
2.活动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实地采访,收集资料并展示自己的资料,讲解资料培养了学生在记忆、观察、交流能力的发展。
七、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
设计播放学生自己拍摄的DV《我与老师交往的烦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对照自己和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有无类似烦恼,思考烦恼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自己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对“七嘴八舌”环节在对材料的分析中,设置问题,为新行师生关系的教学做好铺垫。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部分的阐释。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感受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意义。并使学生了解,如果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一定是现代的,那是一个错误的感念。评价某种师生关系的关键看内涵,而不是时间先后。
4、课后作业
把编写《师生交往密笈》作为作业,为了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新行师生关系的内涵,并能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说教学媒体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我使用了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破了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课堂既轻松又充实。这时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通过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九、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进行鉴定和检验,在本节课中我将作业和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来检验其学习的效果。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4、学习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出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特征。
5、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二、简介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名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水上城市。整个城市虽然不大,却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有400多座桥梁连成。由于城市河道众多,而大街就是河道,所以,小艇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师生互动
1、同学们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2、很好,威尼斯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3、那么,从课文的重点词“小艇”,如果你是作者,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
4、说得真好!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下面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四、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说的很好,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船。
2、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学生读) 请看小黑板: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3、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4、很好,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大家看用“独木舟”比喻小艇,说明小艇‘又窄又深’那么用“新月”比喻小艇的什么特点?──两头翘起。用“一条蛇”比喻什么呢?──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5、那么,用了这三个比喻句,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五、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
1、那么,船夫的技术如何呢?下面请男同学齐读第三节,想一想,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出众?
板书:
驾驶技术好
2、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好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六、学习“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汽车,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2、下面请大家静息,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请周华闽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谁乘坐小艇去做些什么呢?
4、小黑板出示:
谁 干什么
(商人) (去做生意)
(妇女)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着) 坐着小艇 (到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着全家) (上教堂做祷告)
(一大群人) (回家)
…… ……
七、小结
从黎明到夜深人静,我们可以看到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动,城市就怎么样?(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 );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寂静)。
八、师小结
大家讲得很好,的确,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的地方何止一个威尼斯,我希望大家能投入生活,热爱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独特:长 窄 深 翘
船夫技术高超:操纵自如
作用大:关系密切《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说课稿 相关内容:浙江潮《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龙的传人(语文天地)《桂花雨》教学设计12读书莫放“拦路虎”《拉萨古城》教学反思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8、莫高窟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鸟儿》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出自文学名匠冰心之手,语言清新流畅,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被孩子们打中后两只老鸟把它接住并带回巢中的事。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 ;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爱,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教育孩子们对于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不仅要爱,而且要会爱,爱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无情地伤害,而是欣赏、呵护和无私的奉献。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3、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方法
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交流合作、朗读等方面的能力,但是这些方面的能力都不强,比较薄弱,比如观察不细致,不能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口头表达方面说话不够流利、完整、通顺,朗读水平不高等等这些能力都有待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培养,不断提高。针对学生的现状又结合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通过运用朗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图文结合法、理解重点词句法来进行本课的教学,并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
四、说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结合《一只小鸟》一文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趣导入
因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学习,一开始我便以“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小鸟朋友,今天它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它吗?”导语导入,(通过“小鸟朋友”这样亲切的叫法,拉近学生与小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新课标要求,理解课文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中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一部分的学习我设计运用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我设计围绕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个问题,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静心潜读课文,与鸟儿作心灵的吟唱,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在愉快的交流过程中学会知识,再经过全班交流,学生对鸟儿的外形、活动、叫声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鸟儿那机灵可爱的样子便会跃然纸上。“如此可爱快乐的小鸟,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它的快乐呢?”此时趁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鸟的可爱快乐,通过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生评读、老师适时的激发、导读,我想学生应该可以读得活、读出韵味。此时又我设计了“同学们对第一部分的学生还有什么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吗?”这样一个质疑的环节,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另一方面可以点出重点,如“啁啾”是个生僻字(形容鸟儿的叫声);有些学生可能不太理解,可以让学生帮助解答;再如“自然”在这里指大自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大自然除了有“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等等,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到因为有了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大自然的这种和谐的美才能够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样一来,也就为解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找到了依据。最后我又设计以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鸟快乐可爱的形象及欣赏关于小鸟的图片、叫声的环节把学生对小鸟的快乐、可爱的理解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3—6)是文章的重点,这一部分的学习,我设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如这句“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忽然”说明了什么?(意料之外)“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掉”?(跌说明完全失去控制,很重的掉下来,说明鸟儿受伤很重)“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斜刺里”不好理解,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仔细观察图中两只老鸟的动作,通过适当的动作或手势从而理解“斜刺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箭也似的”说明像箭一样速度飞快;另外通过“飞来、接住、衔上”一系列动词体现出老鸟救子的急切心情;“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一滴一滴”说明什么?(学生只要理解小鸟流血过多,受伤严重)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雏鸟就这样受伤,就这样失去了生机、清脆的叫声甚至也许是生命。此时孩子的情感从高峰跌入谷底,他们为小鸟的不幸而悲愤,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共鸣:爱不能成为一种伤害,爱应该是欣赏、呵护和奉献。通过对“斜刺里”“箭也似的”“一滴一滴”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之教师适时的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等有效地、充分地朗读,我觉得学生应该能体会亲情的伟大。
三、想象拓展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想像、口头表达和交流合作的学习能力,因此我安排了让学生想象:
(1)故事讲到这里,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对小鸟、对鸟爸爸、鸟妈妈、或对孩子们、对人类)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让学生把“肚子里的话都倒出来”放心大胆地说出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2)“消失的歌声又再次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设计续编故事这样的环节,进一步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
我本着让学生“自由作业,快乐学习”的目的设计了三项选作题:
1、续写故事:后来,消失的歌声又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登陆网站了解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