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清明手抄报
缅怀先烈清明手抄报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报了吧,手抄报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你知道什么样的手抄报才具有教育意义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缅怀先烈清明手抄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缅怀先烈清明手抄报1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缅怀先烈清明手抄报2
误区一:清明节是完全悲伤的节日?
前几年,中国移动通过10086向用户发送祝福清明节快乐的短信,引起了用户的不满。那么,清明节是一个完全悲伤的节日吗?清明节到底能不能祝福节日快乐呢?在高巍看来,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清明节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应当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误区二:扫墓只有“正日子”最好?
自上周末(3月25日、3月26日)开始,京城各个墓园已逐渐进入祭扫高峰,尽管不少市民由于工作、交通等原因会选择错峰祭扫,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扫墓只有“正日子”才最好。高巍说,这也是对清明节认识的一大误区。
“过去扫墓本来就不是在清明当天进行的。”高巍表示,在古代,清明当天大多是僧人去扫墓,因为僧人无法娶妻生子,要在清明这一天向先祖表达不能传宗接代的歉意。而按照传统习俗,对大多数人来说,扫墓最好在节前的10天内或节后的10天内完成。
误区三: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清明节不就是寒食节吗?我一直以为是同一天。”听了一位90后北京姑娘的话,高巍摇了摇头,“这是两个节日,宋代以后才逐渐融合到一起。”高巍介绍,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因为是节气,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为清明,具体日期前后变动不超过三天。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两个节日离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这两个节日合在一起了。”高巍说,现在的清明节其实包括了古代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的习俗。扫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习俗都是从寒食节发展而来,但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拔河等春游踏青活动则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古时的上巳节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也有人称作女儿节,每到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到水边祭祀饮酒,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祈求新生命的到来。“春天的特点就是‘生发’,所以才鼓励人们在春天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和大自然接触。”
缅怀先烈清明手抄报3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除了传统的青团子是清明时节必食的小吃之一,吃清明螺也是江南人习惯的食俗。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很多喜欢这种食材的人都感叹“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当然,吃馓子的食俗也是大江南北的特定风俗,虽然现在每个时节都可以吃到,但在清明时节吃馓子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风俗,这种习俗在江南并不多,但也算是这个时节不容错过的一道“寒食”。
清明节的“吃”格外讨喜,由于节气的关系,天气温度适中,人们对于青团、螺蛳等这样的美食无可抗拒。青团子本身属于甜食,人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充当早点或配餐,确实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螺蛳的美味众所周知,尤其是在常熟地界,人们对于螺蛳的痴迷也有一定程度。特别是常熟的几家螺蛳馆,生意红火,人们时不时会邀上两三好友小聚下,品着螺蛳,叙着家常,别有一番风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两天24小时营业的便利超市,各种包装的青团子已经上市,有传统的绿色,也有五色其他口味的团子,吃在嘴里糯糯的、甜甜的,心里却感受着一份暖暖的春意与温馨。营业员告诉记者,这两天这样的团子一天可以卖掉十几盒,有的上班族就当点心吃,既可以填饱肚子,又经济实惠。
专家认为,传统清明佳节吃的是一份思念与怀旧,品的是心意与氛围,要真正地过好传统佳节就必须从自己身边的细节做起,让这样的节日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擦出别样的火花。将传统与现代的东西相结合,在“吃”的过程中过好一个完整的节日。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