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合同 工作 演出 职工 音乐 动物 单位注册|登录

《绝句》教案

小黑 2024-09-11 17:42 #诗
文章标签 古诗

《绝句》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反复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设疑导思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借助情景引入课文。

二、解诗题

板书诗题,领读。解释题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配乐)

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文中哪句诗描写了这个情景。(指读)

3、学习“鹂”、“鸣”、“翠” “鹂”怎么记住、造字法、图片

“鸣”怎么记住、字谜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两只黄鹂站在柳枝上会说些什么。

“翠”怎么记住、绿的意思、观察上半部分的羽你发现了什么?(书空)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谁愿意用朗读表现这种春的生机呢?(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读)(行的多音字)

3、学习“鹭”,讲一讲这个字、造字法、图片

4、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诗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吗?(翠、白、黄、青)青是什么颜色。

5、真美啊!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诗?(指读)

6、谁能把前两句诗一起来读?(指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句

1、到处莺歌燕舞,满眼绿柳垂丝,怎不令诗人陶醉,此时他透过窗户,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谁知道这是哪句诗?谁愿意把这句诗读给同学们听?(指读)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字卡:“岭”)

“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为了更好的'学习岭我们先学习令字。

认识“令”字,怎么记住、字理图(古人端坐在大伞下面,用手指着前方,他向下面的人发布命令)

课件出示“今”,再贴上“、”,变成“令”字,让学生认读添加部首,教给方法,巧引“岭”等一串字

4.那这个“令”字加上“山字旁”就念??,很显然这个字的造字法是??。令是它的??,山是它的??山是它的形旁说明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组词。对这就是山岭的岭。

5.如果是“金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如果是“羊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如果是“令”字加“页字旁”,与什么有关,念什么???(相机出示:岭铃羚领等一串字)

7.小结:看来汉字的构字是非常有规律,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

那我们再学一个字,出示字卡“含”字。怎样记住它?8.教师再出示“令”字,让学生观察它是怎么变成“含”字的。

引导学生分析“含”字——令字一点被咬下,放在口中不咽下。

9.借助道具“窗框”,引导学生讲诗中“窗含”是什么意思。 10.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读一读这句诗?

(四)学习第四句

1、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船,我们看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万里船)

这是要开往哪里的客船呢?

2、学习“吴”怎样记住它?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3、吴与吞对比。

4、东吴远不远啊,从那个词看出来的。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高不高兴啊?(愉快)

5、让我们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吧。(指读)

6、后两句诗指读齐读。

四、诗画一体,配乐朗读,感悟诗意

五、巩固识字认读生字

六、拓展讲解押韵、对仗。

《绝句》教案

七、熟读成诵,这首诗你被下来了吗?(试背)

《绝句》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

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

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联系内容

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图文结合

图文结合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理解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了解诗人

“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理解诗题

“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案3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绝句》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67页28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 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 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 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 同学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 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 读中感悟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和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 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 听课件朗读

2、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 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 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 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绝句》教案5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简称《绝句》)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几乎人人成诵,而如何解读其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笔者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这首小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因此也在各种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得到解释。权威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的解释是这样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综合起来,编者还进行了如下的延伸:“万里船”从空间上讲,“千秋雪”从时间上说,诗人身居草室,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前两句,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后两句,雪远景,船近景。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诗中的画境是前后衔接的,即便是跳动的镜头也总有其内在的联系,不可能近、远、远、近的跳来跳去。

让我们把第三、四句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说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积雪,一个“含”字,显示了透视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连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岭的雪峰。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千秋雪”无非是说山很高,高得积雪终年不化。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远。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岭雪景之后,把眼光投向门外,又看到了奇观:透过院门口,看到辽远的水面上漂着东去的航船,那船因为太远了,以致让你感觉不出它在动,只像停泊在那里一样。停泊在哪里呢?就停泊在院门的门框中间。这也是一种透视的眼光,即,作者把“万里船”和院门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以门口为画框,则“万里船”停泊其中,成为框中的画。

这样看来,杜甫这首诗所写的景并不是“近、远、远、近”,而是“近、远、更远、极远”。那为什么说“东吴万里船”比“西岭千秋雪”更远呢?因为山高、水平,大凡观山觉得近,观水觉得远。我们站在景山上看西山,觉得很近,其实远在几十、上百里之外;而站在长江大桥上望江面,觉得远无尽头,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只不过是在那里写景,就像画家随便画一张练笔的小幅水彩一样,实在看不出什么微言大义。诗的精彩之处在于,诗人通过透视的原理来处理景物的远近,从而显出逼真的画境。当然,给小学生讲课,没必要讲什么透视,但也没必要讲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和平的向往之类的微言大义,只要把整幅画面的意境给学生讲准确、讲清楚就是了。

《绝句》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 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案7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

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1、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⑴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①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②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⑵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⑶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①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②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③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⑴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⑵ 指导朗读:

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1、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2、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

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绝句》教案8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小学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板书设计: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绝、鹂、鸣”等7个生字,指导书写“吴”“含”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能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能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唐代一位大诗人穿越时空来我们班做客,猜猜他是谁(杜甫)杜甫是咱河南人,被称为“诗圣”。

2、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流传千古的《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孩子们,找到生字了吗?(出示课件)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分享一下好方法?(评价:你发现“鹂”和“鸣”都是鸟字旁,鸟字旁的字就与(鸟)有关,你就是一休!)还有吗?(评价:你的方法真有趣,一口咬掉令尾巴,赶紧含在嘴里面,乐中记字,)我们带上节拍一起来读这些生字!

2、同学们,大声朗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谁来展示,出示课件、听读古诗,我们要读出诗的节奏,大家一起读。

3、这首绝句共有(学生答:四)句,每句有(七个字)叫“七言绝句”。

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画面呢?

(一)学习第一二句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呢?(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贴画面) 出示课件,听到了什么?对于黄鹂来说,鸣叫就是它们交流的方式,它们在交流什么呢?(你认为它们在快乐地唱《春天的在哪里》你真会想象!)我们能快乐的读一读吗?

2、同学们,再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你眼前又会出现什么画面呢?(一行白鹭飞上蔚蓝的天空。贴画面)白鹭飞到哪里去?你来回答,(哦,它们要飞上又高又远的蓝天)你们读,让我来听,你们飞的高不高,远不远呢?

3、感受诗的色彩美

同学们,看画面,诗句中写了哪些色彩?这么多颜色,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愉悦欢快的心情感朗读吧!)看课件朗读。

4、朗读指导

一句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读诗句、想画面,展示出了两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看,多美!诗人喜欢!老师喜欢!你们喜欢吗?一起读出我们的喜欢。

(二)、后两句诗也是两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要先展示诗句画面,再读出美的.画面。

哪组汇报第三句诗?你们这组!有没有疑惑的地方“窗含”有不理解?同学们,诗人在什么地方看雪景呢?(对呀,诗人透过窗户看窗外的雪景,窗户框就像表在雪景的周围,多么完美的一幅雪景图!出示课件理解)

哪组汇报第四句诗?你们组吧?画面展示了,也读出停泊的船要到遥远的东吴去!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能玩对对子的游戏。敢和老师一起玩吗?师出上句,你对下句。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

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

生:上青天 (师的语气不断加强,引领学生读出韵味)

五、吟唱古诗,表演诵背。

诗歌,一首诗其实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出来了,想听一听吗播放童声儿歌《绝句》。 学生跟唱。

六、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大明来说吧! (我们来看是不是?两个字里的口都要写小一点、扁一点。)小红说!(我看也是“吴”字上窄下宽,“含”上宽下窄。)看老师书写吧!在书上描红两个字,再各写一个字。

七、总结

我们再来诵读古诗,读出美的画面,读出愉悦的心情。

《绝句》教案10

一、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初步感知

三、教师出示挂图,范读古诗《绝句》

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绝句》

(一)学习第一诗句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五、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

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让学生画词

六、体会背诵

《绝句》教案11

学习目标:

1、会认“鹭”字,会写“含、窗、吴、柳、鸣、泊、绝、岭”这八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词,初步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领会诗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若干张(以四人为小组,每组一份)、雪山图、大纸船、两幅字妈妈的图片、、录音机以及“春天在哪里”的磁带。学生准备:空白卡片一张.彩笔一支。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背诵大比拼

师:小朋友们,听说大家个个都是背诗能手,我还真有点不相信呢!今天,我就当个裁判,看看谁是真正的能手,怎么样?

学生踊跃背诵,师及时做好点评,同时注意征求学生意见评出“背诗能手"并颁奖。

师:刚才小朋友们背的这些诗绝大多数都是四句,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绝句。但也有例外的,象《草》这首诗就有八句,它就不是绝句。今天我们又来学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居住的草堂附近的景色,非常美!不信,我们一起来瞧瞧吧。(出示整首诗)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在书上圈出生字然后在小组内自学建议自学方式:组长带读-----组内齐读-----开火车读-----交流组词------小议记字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分组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全班齐读。

3、(逐一出示生字卡片)师:会不会组词?把自己会组的词大声地说一说。(师注意认真捕捉学生的每一个答案并及时做好反馈。)

4、师:生字学会了吗?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字谜,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出示字谜:a、鸟儿开口叫(鸣)b、天上长嘴巴(吴)c、今天要张口(含)

d、山上下命令(岭))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家猜的这些字都是我们刚学的生字。还有一个字谜呀,我们得在古诗中去找。{路下藏着一只小鸟。(鹭)}还有几个生字老师把它们留给了大家。请你们自己想办法去记。比比看谁的记字法最妙。

学生交流记字法。

5、(出示带哭脸的字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她们吗?她们是字妈妈。

生:字妈妈好难过!为什么呀?

师:因为她们的字宝宝不见了。你们见过它们吗?

生:见过。

师:对。它们不就在这儿吗?(出示生字卡片)让它们回家吧!

生:两个字妈妈怎么回呀?

师:(出示字妈妈1)我们家的孩子都是左右结构的。(出示字妈妈2)我们家的孩子都是上下结构的。学生把每个字宝宝送回家。

生:字妈妈这会儿高兴起来了,是不是会笑了呢?(师把字妈妈的哭脸变为笑脸。)

师:这些字宝宝真漂亮!唐老师看了禁不住照着写了几个。小朋友们,你们评一评我写得好不好。(出示“窗”、“柳”两个有代表性的生字.)

生:不好。

师:为什么呀?小朋友们,你们可以为我想想办法吗?

生:“窗”字上下一样大不好看,要上短下长好看些。“柳”字左右一样宽也不好看,左窄又宽就好了。

a、师在黑板上把刚才两个字各范写一个,边写边强调须引起注意的地方。

b、学生用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各写一个,师巡视指导。

c、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并告诉学生用举一反三的方法书写今天学的其它字。

三、学习古诗,领悟诗境

a.师范读古诗(带表情,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

师:刚才你们注意到唐老师的表情了吗?唐老师心情怎么样?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学生自由发言。

b.生自读,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地方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C、全班交流。

师相机把柳树、两个黄鹂、一行白鹭、天空用白色粉笔画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们,唐老师画得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对。我也觉得不好看。诗人看到的可不是这样。你们想想办法怎样使它变得好看呢?

生:涂上颜色。

师:请大家自由的一下一二句,看看我们应该给这些景物添上一些什么颜色呢?

学生自读,然后反馈:柳树是绿绿的,从而能弄懂了"翠柳"一词,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天空是蓝蓝的,于是理解了"青天"这个词。

师:两个黄鹂在干什么?

生1:它们在叫。生2:它们在唱歌。

师:你们知道它们在唱什么吗?猜一猜吧。(打开录音机放的音乐带着学生活动起来。)

师:小黄鹂在找春天,这是春天吗?

学生找出翠柳.黄鹂.白鹭这些有季节特色的景物。

师:一行白鹭在干什么呀?

生:它们飞上了蓝天。

请学生闭上眼睛,师描述:柳树留着长辫子,小黄鹂唱着动听的歌儿,一行白鹭飞上了蓝天,这一切实在是太美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吗?你们高兴吗?

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齐读一二句。

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成柳树、黄鹂、白鹭配上自创的动作在小组内读一读。

d、指导学习三、四句。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从窗口往外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师边说边走到窗外展开西岭雪山图)

生1:这里是西岭。生2:那是雪山。

师:你们知道这些雪有多少年了吗?估一估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释“千秋雪”。

师:你们仔细看看,窗子好象把雪山包含在里面了,像不像个相框?美吗?

(启发学生带感情在小组内读一读,然后全班交流。)

师:从门口望过去,我们看到了什么?(及时出现一只大大的纸船)

生(惊奇地):是船!

师:船动了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泊”是停泊的意思。)

师: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当船家来开船?要过关才行哦!

出示问题:1、你这船打算开到什么地方去?

2、从这儿出发远不远?大概有多远?

学生读完第四句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选出小船家。师与小船家进行情境表演。

师:小船家,请问你这船是打算开到什么地方去呀?

小船家:我这船打算开到东吴去。

师:那从这儿到东吴去远不远啊?

小船家:可远了呢!

师:到底有多远呀?

小船家:差不多一万里呢。

小组内表演朗读第四句。

师小结:前两句中的黄鹂、白鹭都是在活动的,这是动景。后两句中的雪山、船都是不动的,我们说这是静景。动静结合,真美!难怪大诗人杜甫要写下这首绝句。

四、指导朗读,培养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读这首古诗了吗?

生:会了。

学生齐读。

师:感情还是到位了,不过节奏掌握得不太好。

a、在古诗中标出节奏让学生在小组内练读。

b、分组比赛读师及时做好反馈。

c、全班齐读。

d、分组展示表演读。

e、尝试背诵。

五、课外延伸,加深理解

《绝句》教案12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绝句》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

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展示第2张PPT)。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古诗学习

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展示第2张PPT)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赏音乐,学古诗。(展示第3张PPT),播放PPT内FLASH,让学生看着视频初步了解古诗。

3.进入诗内容学习。(展示第4张PPT,接下来每个小步骤根据第4张PPT上的超链接进行)1)导读,大体上介绍诗的大概内容,让学生先对诗产生映像。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2)展现古诗内容,播放声音,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默读古诗。 3)师: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引出诗的作者,进行作者简介。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4)解释部分生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绝句”“千秋雪”“西岭”“泊” 5)解释诗的大意。 6)学习生字。

三、课上巩固练习。

1)诗句填空题(展示第11张PPT)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展示第12张PPT)3)选择题。(展示第13张PPT)

将学生分小组,每道题目分别请两三个学生起来回答,答对以加分作奖励,最后得分高的'将获得老师准备的小礼品。这样能让学生发挥自主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竞赛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谈体会。(展示第14张PPT)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根据ppt上的问题,抒发奇想,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五、快乐唱歌,巩固知识。(展示第15张PPT)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集体跟着视频学唱古诗。

将古诗编成歌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方式正符合小学初级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七、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已学杜甫诗歌,背诵并默写古诗。(展示第16张PPT)

八、拓展延伸。(展示第17PPT)

介绍杜甫另外一首《绝句》诗。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绝句这类体裁。

《绝句》教案14

一、教材内容简析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作。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成对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第二句一行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两句从时间上、空间上给人宽阔的现象余地。

全诗随着视线转移,一句一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景物不断变化,诗人愉悦的情感贯穿其中,四种景构成一个和谐统一、鲜明优美的意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作。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绚丽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

《绝句》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绝、迟、江、泥、燕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诵读古诗。难点是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同学们,瞧!(CAI配乐)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大地,一阵春风吹来,花开了,草绿了,阵阵香味迎面扑鼻。冰冻了一个冬的土地,被温暖的阳光晒得湿湿的,软软的。燕子双双飞来飞去,忙着衔泥做巢,岸边的沙滩上,一对对鸳鸯睡得可真香,好象正在享受这美妙的春光。唐代诗人杜甫欣赏着这迷人的春色,提笔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

(板书)ju

绝句 这个字谁来读?绝。

绝句就是最简短的古诗,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行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就是五言绝句。

想知道诗人杜甫(板书作者)是如何描绘这美丽的春天吗?让我们轻轻地翻开书,板书p68,看谁翻得又轻又快。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忙,多读几遍,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古诗中还藏着一些生字宝宝呢!

他们正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很快地找到他们吗?拿出铅笔,在古诗中将这些生字,画上小横线,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画完的同学大声地读几遍。(自由读,同桌互读)

3现在老师把他们请出来了,(生字卡片)谁想和它们交朋友?

(指名认读生字,全班齐读)

4生字我们会读了,生字宝宝手拉手,带来了这些词语、词组你会读吗?先自由地读一读吧!(CAI出示:读一读)

5认读词语。

迟日: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词,谁来读,你来读,其余同学听?(评价:读得准,声音真响亮):迟日:就是春天的太阳。(前几天就是大晴天,前几天的太阳就是迟日。)春天太阳暖暖的,谁再来读?

老师也感受到了春天的太阳好暖和啊,照在人身上好舒服啊!你来读。

春天的太阳照在人身上,舒服极了.你来读。

春天,太阳暖暖的,万物都复苏了,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我们一起读。

泥融:春天太阳暖暖的,你们看冰冻的泥土融化了,这个词谁来读?

泥土被晒得湿湿的,软软的,谁再来读?

老师用手摸一摸泥土好软,好滑啊!还有谁想读!

难怪小燕子它做巢了。我们一起读。

沙暖:春天的太阳暖暖的,阳光照在沙滩上,这个词,谁来读。

春天的太阳暖暖的,沙滩被晒得暖融融的,谁再来读?

用手摸一摸,沙子热乎乎的,真舒服啊!还有谁想读?

沙滩好暖和啊!好舒服啊!要是能美美地睡上一觉,那就更棒了,全班一起读。

燕子:春天天气真暖和,你们看谁来了?指名读。(轻声)

小燕子托着剪刀似的尾巴飞来了,多么活泼啊!谁再来读?

小燕子真可爱啊,一边飞一边叫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谁还想读?

小燕子飞到这,你来读。小燕子飞到那,你来读。

小燕子都飞到我们教室中间来了啊!(一起读)

鸳鸯:小燕子飞来了,还有谁来了?

指导读(字音读得准)。相机介绍:看过鸳鸯吗?(CAI图片并简单介绍生活在水中的一种水鸟,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成双成对的在水边玩耍、瞧!这对鸳鸯,他们正聚在一块说着悄悄话呢?可爱吗?我们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个词组朋友。谁会读?

江山丽:这个词谁会读?

三个字的词,怎么读,听老师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好、准)

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小动物也出来了!你在春天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春暖花开,花红柳绿,祖国的江山很美很美!这就叫江山丽。谁再来读?

男生读,女生读。我们一起读。

现在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语美美地读一遍。

6生字、词组我们都会读了,读得这么好,现在咱们再来读读古诗, 看着大屏幕自己读。看谁读得更流利.(学生自由读)

7现在谁愿意把古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如果我读得好,就请你们给我点掌声,鼓励鼓励我。

8老师配乐朗读古诗。读完后请学生评议。

知道我为什么读得好吗?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是在了解了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逐行反复练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才读得这么好。你们想读好古诗吗?

现在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一学好吗?

三、感悟诗意,品读古诗。

(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

(板书)迟日江山丽,

1谁愿意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啊

2老师听出来了,你的迟日读得真好,老师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大太阳,暖暖的,谁会像他这样读?你来读。春天的太阳好暖和啊!照在人身上舒服极了。还有 谁来读?

3哎呀,老师看到你就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呢!

4春天太阳暖暖的,万物复苏了,祖国的山河很美,很美。还有谁来读?

5你的丽读得真好啊,老师都看到了好多美丽的景色。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

7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都仿佛站在温暖的阳光之下,沐浴着温暖的春光,美丽极了,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全班读

8我们通过读,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这就叫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春天里不仅有美丽的太阳,春风也来了。谁愿意读第2行诗?

(板书)春风花草香。

1春天的风轻轻的!谁来读?

2春天的风柔柔的!谁来读?春天的风真轻柔啊!把小朋友的脸蛋都吹红了。

3春天的风像小姑娘的手一样,她轻轻地抚过花园,,花园里的花儿

都开了,你都闻到了什么花香了?

(拓展顺势练读,春天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好香啊!你来读。

迎春花黄黄的`,也很香!你来读。

玉兰花白白的,香极了!你来读。

4春天的花真香啊!满教室都飘着花香。我们一起读。

5春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花开了,草绿了,到处生机勃勃。

谁愿意把1、2两行连起来读个大家听?(我们一起读,美美地读。全班读)

(三)学习第三行诗.

春天,不光有美丽的花,绿绿的草,小动物也加入了这春的聚会。

(CAI视频:你们看,谁来了?对啊!春天的使者小燕子飞来了。

1这就叫出示:泥融飞燕子 谁来读?

2读:喔!这只小燕子不太高兴,它飞不动了。谁来读?

3这只小燕子,好高兴啊!飞得可真快啊!谁能像他这样读?

4你的飞读得真好,谁能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多么活泼的燕子啊!

51、2横排的小燕子飞起来。评:哎呀!你们是不是要去捉虫子啊!

6来!3、4横排的小燕子也飞起来。评:你们是不是要去筑巢啊!

7所有的小燕子我们都飞来了!我们一起读,读出小燕子的高兴和喜悦吧!

还有谁来啦?

(四)学习第四行。

1谁来读读第四行诗?

评价:你的睡读得好,鸳鸯睡得好舒服,

2鸳鸯睡得真甜啊!

3谁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

沙滩暖和极了,它都不想起来了。

4春天来了,春暖花开,这么多小动物都出来享受春天的美景,现在咱们连起来齐读两行诗,有没有信心读好?

5春天里,除了小燕子和鸳鸯外,还会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呢?

6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这么多的小动物们都出来了,他们都

加入了这春的聚会,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乐趣。来我们再一起来读最后一句。

7诗人仅仅用了20个字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现在咱们把全诗连起来,加上课题和作者没有信心读好?

看着老师的板书自由地读。(1-2分钟)

8指名读 评价 下面一个同学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9全班一起像他这样,加上动作美美地读。

老师都想给你们加上音乐了。一起配乐读。

四、熟读古诗,背诵表演。

看着同学们背得如痴如醉的样,我想这些画面一定牢牢地记在脑海

里了,不看书,就看图,有没有信心背下来,快准备准备吧。(喜欢的方式来背诵)

(指名背,小组背,全班背)

五、课堂延伸,古诗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绝句》,

老师还带来了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想不想读一读啊!

早春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自由地读一读吧。

2、指名读,评一评,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3、师范读介绍诗意。京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4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