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营的心得体会
微信运营的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信运营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信运营的心得体会1
一、旧媒体在新媒体上的优越与惶恐
在微博出现的时候,这已经是个陈词滥调的话题,但在积累了微博运营的经验后,再来针对新平台进行分析,视觉会更开阔些。
传统媒体,有高粘度的群众基础,在做内容方面有深厚的经验和人才储备,也有积淀已久的内容量可以重组输出。而且新媒体与受众的接触方式是每小时、全天候,这正好弥补了传统内容的一期与下一期之间的缝隙,让品牌在间隙中也有被提及、被曝光的机会。
但另一方面,不像互联网品牌,他们在线上没有任何根据地,所有的粉丝资源依然在线下或仅仅在微博上。传统媒体要启动一个微信账号,就如当初开始运营微博账号一样,同样并将持续面临着一些问题:
流量导向:有了这样的沟通渠道、推广渠道,流量导向哪里? 平台价值:微博出现之后,新的平台微信,有什么不一样的价值?是否值得运营?
人力成本与效果实现:传统媒体的内容输出是慢节奏的,而新媒体的内容输出是快节奏的,已有的内容需要重新包装输出,甚至要结合新平台特性去产生新内容。然而,所有信息一刷而过,耗费人力物力去做的一件事,却没有沉淀的地方。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呢?
二、微信平台的成分分析
新媒体的形态并没有非常清晰,大家对微博的探究比较深入,对平台属性也比较了解,所以在这里以微博和微信作对比,做个空泛的普及:
三、回归功能谈平台价值
空泛的普及后,还是要回归微信的基本功能,来探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些什么
订阅的模式高质量的资讯需求
微信上的'信息以订阅模式呈现,就意味着它的资讯与微博不一样。订阅这个动作,意味着用户希望在这里获得比自己更专业、更全面的视角、观点,原始事实要经过整合再输微信最快涨粉丝的方法,以大号带小号,以奇号带企号!粉丝上千后,组队互推?最强的涨粉丝的技巧?具体实战看我们的微信名:环球雅思南京分校
4、以微博带微信
利用产品官方微博的原有受众基数,更新微博头像增加头图二维码推广,并发布了全新的关于微众号推广的新段子,通过微博大号带动,为微信的号码带来了第一波受众。
当然前提是产品的官网全新改版,以二维码微信为主流视觉导向,同时开启了短线互动活动,利用赠送礼品的契机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扫描量。
5、无活动不营销
活动是吸引粉丝最快速的一种方式。
三、微信的内容与消息推送
公众账号微信需要做好部分的消息关键词回复跟自动回复,启用开发模式可以使用更多的微信回复功能。
微信公众账号-服务号每个月的群发消息功能是有限制的,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内容去发送。比如企业大型活动,节假日活动祝福,学习资料分享等
微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很重要,经常去和相关的微博和网站里获取一些行业里的图片,做微信营销要重视细节。并且图文要匹配不能文不对图。细分版块,因为版块是供不同层次客户选择分享的,也是让读者有挑选的余地。
推送内容,晚上或者下午推送内容最好,因为要考虑这些时间段读者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白天推送内容,适合做产品的促销,当时顾客可以订购产品,带来产品真正的销售。
四、微信活动与互动
如果只是单纯的发硬广,我的微信的号码是:O_Winner,关注我吧!这样的转化率基本上为零。但是简单的配合一些有新意的活动,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广告了,而更像是一次浪漫的交友活动。比如做一些抽奖,关注有礼活动来吸引大家,使用开发模式常用到的微信活动工具
传统型工具
数字抽奖、文字游戏、看图猜猜、摇一摇
时髦型工具
刮刮卡、幸运大转盘、一战到底、有奖竞猜
会员卡、问卷调查等
客户互动的三个法则
问题解答,危机处理,互动营销
五、微信公众账号营销策略
一、内容为王,发展优质内容
微信的公众平台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无疑让我们看到一个微信对后续更大的期望。和微博早期从明星战略着手不同,微信此时已经有了亿级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想必是平台发展初期更重要的方向。
二、对平台的培育
目前的微众号有两类,“认证帐号”和普通的“公众帐号”有一些区别。任何人可以注册微众号,但是而申请认证则至少需要 1000
人个关注。这种对品牌的认证可以更好的在前期控制公众号的质量内容,在一个海量的开放平台,这种示范和培育对平台的发展无疑也是相当必要的。
三、品牌的传播
平台登录页面最底部的“我的品牌,上亿人看见”充分展示了微信对这个品牌平台的自信。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可以借助个人关注页和内容推送页,实现品牌的病毒式传播。每一个人的个人信息页,都会出现所关注的品牌
LOGO。你的朋友在关注你的时候,也可以知道你的偏好和关注。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是否展示品牌,例如,品牌认证加V,更好的体现官方的品牌标志。
四、平台互动的创新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微博。特别是今天我把消息发布到微博上后,很多回复都把它们两者相提并论。
不过,在我看来,它们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媒体。微博有更强烈的传播和媒体属性,而微信有更强的粘性和沟通感觉,是一个私密纽带。目前,关注同一公众号(品牌)的用户之间也没有(社交)交集,人们关注,可能只是更直接的获得有用、有趣的信息。而对于公众帐号,这个过程则是了解和接触特定目标群体的直接、便利的途径。
虽然在终端的呈现上,微信是一个交流的工具。但实质上,微信通过这个公众平台提供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人们会更喜欢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在这个平台,任何人可以发布,任何人可以有自己的族群。当对明星的仰望成为手机的直接交互后,去中心化成为必然。你所需要的,是自己的独特价值。这甚至和商业模式无关,因为无论媒体、商家、个体,无论大小品牌,都可以在同样的平台伸展。
六、小结
目前微信承载了腾讯太多的预期,也承载了外界创业者太多的预期。微信商业化过程中必然有很多技术产品与商业的博弈,如何在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之间达成平衡? 这个时候就需要话事人有强大的定力,坚持自己的方向。我以为,对产品有着完美追求的张小龙有这个定力。
微信其实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对腾讯而言,控制得好,微信将继续高速成长,如果对平台监管失控,用户体验下降 ,用户的流失同样也很快。
“一个系统它真的有生命力的话,肯定会有草和树木长起来,不需要我们去推动。”未来的
商业对微信非常有信心。
商业化的微信,需要慢慢走,需要在用户体验中一步步前行。
这次微信团队对公众平台营销的表态,其实就是一次降温降速。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人,同样也需要理性。
微信运营的心得体会2
从踏进淮商集团到现在,刚刚半月有余。很高兴结识一群新朋友,寻得一帮好同事。从接触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推送到现在也有10天左右时间,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拙见。
之前自己在大学时期和实习期间接触过微博等新媒体和电子商务,对相关流程和运作细节有一些了解。所以在得知自己接触的工作的一部分是运营微信公众账号时,觉得很轻松,应该是件手到擒来的工作。但实际自己着手之后才发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自己大大缺失的地方。恍惚之间有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发现自己还是要耐下性子去从基础开始做好。
随着赵总的指引和教导,自己慢慢明白学习的方法和工作的方向。平时热心的同时马奎也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说一下有哪些方面的学习心得:
1、定位和受众人群
运营微信公众账号首先要考虑的是公众账号的定位,就是给运营的该帐号定一个日常推送文章的主基调。比如要清楚是营销账号、服务账号、平台帐号、还是热点新闻账号,这样方便给帐号今后的文章指了一个方向,以便于每天的文章都有统一性。受众人群也和帐号的定位有关,比如账号定位为地方性服务账号,受众人群就是以本地人为主的粉丝群;定位为时尚型或者健康养生型等帐号,那就是主要以服务女性粉丝为主。当然公众账号定位不是非此即彼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公众账号都是为了直接或者间接营销推广自己甚至代表的公司主体的产品及服务,从而实现盈利目的。所以合适的定位和前期运作,是有利于帐号自身的快速发展。
2、素材搜集和时效性
根据前面说的帐号定位,为自己的帐号寻找一些推送文章所用到的合适的素材很重要。因为素材不是什么新鲜就要立马用上,要符合定位,或者加工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章,要考虑自己的受众人群是否需要这类信息。其次,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时效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般公众账号一天可以推送一次群发,所以,发生了两天的新闻就再也不是新闻了,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是粉丝看到之后会觉得你的帐号会有之后性,不够及时,从而印象会差很多,也就会有粉丝脱逃。除非报道一些后续报道或者花边内幕之类的新颖的跟踪报道也会有不错的回应。
3、文章的分工和互动
一般一次性推送的文章会有好几篇文章,最好不要每篇文章都是一样的类型,尽量保持文章的形式多样化,做到主次分明、分工有序。有的说头条新闻,有的分享经验,有的打趣逗乐,这样不会让粉丝觉得乏味。文章的互动和回复粉丝的评论尤为重要,恰如其分的互动会增加帐号的人性化,让粉丝有和账号交流的冲动。这样可以保证粉丝的重视度。
4、其他
从接触微信公众账号之后,关注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帐号,一边自己学习的研究。多关注一些账号的确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最近发现了平均一篇头条文章的阅读量一般稍稍低于粉丝数量的10%左右,所以粉丝基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阅读数据,当然,营销很好的爆炸性文章除外。此外,微信的编辑排版工作也很重要,决定一篇文章外观上的美丑在于排版,微信文章图片的选择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文章风格,这两个要自己好好拿捏。
上述的都是一些自己不成体统的拙见,也存在一些谬误,希望能给出批评和指正,以便于我更快的提高。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