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合同 工作 演出 职工 音乐 动物 单位注册|登录

法布尔蝉教案

乐乐 2024-11-30 18:36 #心得体会
文章标签 吴王

法布尔蝉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布尔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法布尔蝉教案 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 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2、难点: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

字词正音:

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

词语补释: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 (qǐ)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

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多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par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属科学小品,是介绍动物生态的说明文。

写作特点:

一、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1、表现手法:

拟人: 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的艰辛,同样也会憎恨象蚋那样专门残害生灵的坏种。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对这个小生物的成长发出慨叹,多么不易啊! 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比喻: 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绉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不可能看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说明顺序倒叙 幼虫→成虫→产卵→幼虫

(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二、语言准确明晰。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态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

第七段“臃肿”,言其肥大而笨,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钩住”“挂”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蝉的脱壳的过程”。

“把握”: 紧紧抓住。“钩住”: 像钩子一样挂住。“挂”: 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

第十二段“寻觅”“寻找”“找到”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

这三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语色彩更浓。

2、语言准确、平实。

第二段中说: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个限定语“阳光曝晒” 正写出蝉的特性“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阳光曝晒”不能写为“阳光充足”,“曝晒”限制在炎热的夏天。

拿蝉的脱壳过程和孵化过程来说,文章都写得很清楚,“开始”“不久”“最后”“以后”这些时间词语,正写出其过程的进展。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法布尔蝉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注意说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正确听写“螳螂捕蝉”故事中的关键词语,能借助这些关键词语复述寓言的主要内容,感悟句子的特点;理解寓言借助故事来说明事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知道吴王为什么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少年巧劝吴王的决心、勇气和智谋。

5、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进一步渗透“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大语文学习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1、2、3点。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4点。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

1、上课铃响之前播放动画片《螳螂捕蝉》。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0、螳螂捕蝉》,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要说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后,播放中国水墨画动画片《螳螂捕蝉》,优美的音乐、意境深远的水墨画、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复习时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要语言连贯,这样既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又训练了“说”的能力。]

二、复述“螳螂捕蝉”

1、过渡:《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就是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这则寓言又讲了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大道理呢?先听写四组词语。

2、一组一组地听写:

蝉 悠闲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眼前的'利益 隐伏着祸患

3、课件出示以上词语

⑴核对听写情况

⑵朗读这些词语

⑶教师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听

⑷学生借助词语和插图,复述“螳螂捕蝉”这个小故事。(一遍)

⑸学生复述,交流评价。

4、总结:小故事——大道理

[设计意图:《螳螂捕蝉》这则是课文的重点,我就把它调整到第一步来完成。为了完成复述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先听写关键词,在听老师复述,最后学生复述的方法,这样做学生能经历听、说、读、写、看图、思的学习活动,我希望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检查字词、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复述、感知寓言特点和阅读寓言的方法。]

三、理解“恍然大悟”

1、过渡:吴王听了这个故事后,又是怎样呢?(恍然大悟)

2、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⑴理解 “恍然大悟”。

“悟”是什么意思?“大悟”呢?吴王明白了什么?

“恍然”什么意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吴王的话?试试看。

⑵这一段与前面的那些语句相照应,找出来读一读。

相机理解“处死”、“死命令”、“固执”……体会的吴王的固执,大臣的着急,吴国危险的处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恍然大悟”组织教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所指,并联系有感情地朗读吴王的话。然后,联系全篇,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

四、品味少年之“智”

1、过渡:大臣劝阻无用,吴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站了出来,成功地劝阻了,挽救了吴国。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吴王改变了主意呢?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少年的语句,说一说你的体会。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⑴“拿着弹弓、转来转去” “三个早晨” 说明了什么?“毫不介意”什么呢?少年在意的是什么呢?

⑵“终于”能表现少年怎样的心情?

⑶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练习感情朗读。尤其是吴王的心理变化。(关心——好奇——大悟)

⑷探究小结:“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三天中看见的趣事吗?(联系时间、地点、弹弓等体会少年的智慧)

[设计意图:理解少年的智慧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在来品悟,自然会轻松一些。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三个词来交流,并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深入吴王和少年的内心,感悟少年规劝的巧妙。]

五、积累中华成语

1、总结寓言“螳螂捕蝉”。

2、联系“围魏救赵”从反面理解“螳螂捕蝉”。( 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直接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军只好回军救援,解了邯郸之围。)

3、激发谈话: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语就是其中最耀眼的精华!成语大多只有四个字,或记载着一段历史,或蕴含着深刻道理……你知道那些成语呢?说说看。

学生交流后出示成语先说说你听说过那些,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再齐声朗读。

4、结课,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成语“螳螂捕蝉”,也认识了这么多的中华成语。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沧海一粟。同学们,你想学习更多的成语吗?建议大家阅读课外书籍——(出示书籍封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属于总结和拓展部分。我有“螳螂捕蝉”讲到“围魏救赵”,再到更多的成语,学生对成语这样的传统文化会越来越向往。此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作业,自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法布尔蝉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学会边阅读边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大家还记得吗?

1、让学生复述回忆课文内容

2、让学生说说《自然之道》的中心。

对了,作者出于帮助小海龟,但是好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和《自然之道》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理解。

2、指明读课文,教师纠正。

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4、苏格拉底为什么彻夜不眠,是什么这么打动他。在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重点指出,自己感悟。

1、重点读蝉拖壳的艰难过程。

“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有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它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样的玉肌。

虫儿痛苦地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

是刀在剥皮么?是火在烧身么?是剑在剔骨么?是针在穿心么?孩子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 ”

2、怎样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通过上面的一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真实.(观察细致)

4、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5、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把这些程序做完,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6、苏格拉底的劳动换来的是什么?

二、 点明中心,重点感悟

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开美丽的翅膀,都变成了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

想象一下这时候,苏格拉底得内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三、教师总结

自然总是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人力所不能为的,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某些动植物的特性。学会观察和认识。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全体讨论,小组交流。大胆发言!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瘸蝉

脱皮 艰难 正常 (任其自然)

帮助 容易 变瘸 (帮助)

适得其反,尊重规律

法布尔蝉教案 4

【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劝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略身后隐患危险的做法,从而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本文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联系课文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恍然大悟”、“固执”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学习生字词,熟读小故事。

2. 教师制作PPT教学课件。

【课前游戏】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的姓和动物有关,那么,我来考考大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含有动物的成语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动物有关系(板书:螳螂捕蝉),请同学们读课题。

螳螂捕蝉也是一个成语,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几个字——

(生:黄雀在后)

2.完整地说。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出示默读问题)

2.好,哪位同学结合投影上的提示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3. 谁讲的故事?讲给谁听?目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少年、吴王)

三、角色体验,读文明理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 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把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找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2. 这就是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角色体验,加深理解

1.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发现:其实它们三位把头往回一调,完全可以看到身后的危险,这灾难就是可以避免的,但它们为什么不调头呢?我来找三位同学替它们回答。

(1)蝉啊,蝉!你为什么没把头往后调一下,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呐!)

(2)螳螂,你为什么没调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好吃吗?还没吃到就……惨喽!)

(3)黄雀,你为什么没把头转一转哪?

(吃到螳螂了吗?现在后悔了吗?来不及了!)

2. 从这三位的回答我们明白了,蝉一心贪恋露水却不知道(身后的螳螂),螳螂一心想捕蝉却不知道(身后的黄雀),黄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依次板书)

3. 谁能同时面对它们三位用一句话告别一下。看看文中哪句话最合适?谁来读这句话,真的让它们听到,你是在告诫它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三)领悟寓意,创新复述

1. 少年对吴王所讲的这番话,吴王听懂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请齐读。(出示课件)

2.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呀?还有哪些词语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

学生自由回答。

3.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个,同学们读一读,积累积累。它们都是表示一下子明白过来的词语。

4. 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呀?他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奇怪了!少年这番话并没有提到攻打楚国的事呀,为什么吴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这两件事儿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吴王攻楚就像螳螂捕蝉一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攻楚,诸侯在后。(板书:攻楚,诸侯)

5. 少年说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现在看来它不但有意思,而且还特别的有……

谁能把少年所讲的这个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哲理、道理、寓意)的故事绘声绘声地讲好它呢?我刚才说的是什么好?讲好!自己练习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6. 哪位同学当一下少年,给我们这些好奇的吴王讲讲这个故事呢?(课件出示插图)

四、推敲字词,体味妙劝

(一)联系生活,理解词义

1. 吴王所悟出来的.结论和当初大臣们所劝阻吴王的理由一样吗?(课件切换)

2. 大臣们是怎么认为的?读来听听。吴王悟出来的和当初大臣们所劝说的理由是一致的,可是当初大臣们劝说得到的结果是?

3. 固执是什么意思?你身边有没有固执的人?给我们讲讲他是怎么固执的?能举个例子吗?

4. 你们劝他了吗?有用吗?他明知自己错了还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你怎么劝说他还是要坚持到底。

(二)推敲字义,品味巧劝

1. 可是见过像吴王这么固执的吗?他是怎么说的?生读。

这分明就是下了一道——死命令。

2. 这两句话里面的“死”意思一样吗?说说看,你会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课件出示两个“死”句)

3.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对字词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4. 从这两个死你领悟到了什么?(吴王攻打楚国的决心很坚定,吴王很固执)

5. 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来读读这两句,第一句男同学,第二句女同学。男生注意了,你们现在是固执的吴王啊。

6. 大臣们苦苦相劝,那就是个死呀!可是,少年却用一番话就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不但没死,反而得到了吴王的夸奖。这是什么世道嘛?谁来评评理?究竟是为什么?

(巧劝、智劝、拐弯抹角地劝、旁敲侧击地劝)

五、拓展延伸

1. 从中我们能看出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课件)

2.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像少年这样善于巧(智)劝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下,下次课我们再来分享。

法布尔蝉教案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主要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体感知文本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恐怕都捉过蝉,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2、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

3、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如果生知道,让其简要说)

4、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5、板书:

6、金蝉脱壳

读题,正音。(除在这个成语中读qiao其它都读ke。)

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

7、激发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A、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请大家默默地朗读,边读边感知。

B、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

二、正确流利朗读文本

1、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以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节节过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本结构,感知文本内容

1、我们的课文题目是金蝉脱壳,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默读课文,标出。

2、与生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

四、指导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

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自我点评

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我尽力地这样做了。

第二课时教学(详案)

完成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3、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主要目标: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模块一:直接引入,(并感知脱壳前样子)

1、板书课题,读题,读出形象来。

2、指题设疑:

A、指板书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的?――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

B、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

(学生可以先通过浏览方式找到那个小节,再细细地读,如果不是这样,给予指导,教给读书方法。)

模块二:感受怎样脱壳

1、大家刚读了一遍,脑中对蝉虫的脱壳过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这节读一遍。

2、蝉虫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儿里跳出来的,他身体的各部位得一样一样地出来,哪个部位先出来,哪个后出来,即它脱壳的顺序你们知道呢。再读一下这部分,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3、交流,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

4、板书:背→头→脚→尾

5、再把这部分好好读一下,把这个脱壳的顺序与过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6、现在是不是感觉亲眼看到这脱壳的情景了?请你们把脑中的这个清晰画面读出来。

(让学生注意,要想把头脑中的这清晰的场面表达出来,必须得控制好语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说给慢一点,饱满一点,如头钻出来了,头后虽然没有停顿,但必须得停一下,把这个头说饱满一点,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

7、你们感觉在这个脱壳的过程中,哪个部位的出来最有趣,你能不能很形象地把这个部位脱壳过程叙述出来。

(引领学生重点地感受蝉尾脱壳这一奇特过程,能较形象地表达出来。)

8、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晰蝉是怎样露出背,钻出头,伸出脚,以及最后又脱出尾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你们说它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会很痛苦或很困难呀?-(不会,敏捷配合得自然协调)

至此,你感觉这个脱壳的场面怎样?――(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无限奥妙)

9、感知写法

整个脱壳的过程这么复杂,可作者写得却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摄像头一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假如让我们来写,我们能写出来吗?

小讨论: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呢?

A、观察不够仔细。

B、表达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个好的写作顺序。

模块三:脱壳后的蝉

1、就这样,过了一会儿,蝉还是依依不舍离开了自己的壳,这时它是白白的,并且翅膀非常小,它又是怎样变成能展翅高飞的成蝉的呢?自读下一小节感知。

2、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样变成能飞的蝉的呢?

找出有关语句再读(再用齐读让学生深记在脑中)。

3、它的颜色变化也是非常的多与快。自由再读,体会颜色的变化之快。

4、总结,突出这是一个魔术的过程。然后过渡到最后一节。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让学生齐说几遍) 而留在一旁的蝉壳,――(同上)

模块四:拓展深化延伸

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蝉的整脱壳的过程,我们感觉这个过程如何――奇特。

是的,脱壳的过程敏捷,自然协调这很是奇特,翅膀的变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脱壳后的蝉和壳像艺术品,这也很奇特。其实蝉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蝉还有很奇特的地方

A、幼虫很长寿。(简要叙述资料)

B、蝉的鸣叫靠的不是嘴,也不是喉,而是肌肉。(简要叙述资料)

3、到了这儿,你们喜欢蝉吗?

告诉学生蝉其实是害虫,可能放心地去捕捉。

但它也给夏天增添了不少生机,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生趣,正如意欲捕鸣蝉一样,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另外,它的营养丰富,是绿色的食品。

4、总结这一单元的主题特色,阐明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

法布尔蝉教案 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温故知新

1.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

2.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小黑板出示句子)

“这”指的是什么事情?(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神奇有趣,再读课题。

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也说金蝉脱壳神奇有趣,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指名读好两个感叹句。用红粉笔点上“神气有趣”“奇特动人”

3.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来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这样的的顺序来写的。(教师相机板书:脱壳前 脱壳时 脱壳后)

1. 感受奇特动人

脱壳前

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金蝉脱壳前的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圈画出最让你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地方,用心体会。

①我们先看金蝉脱壳前有什么神奇动人的地方?

出示小黑板: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②交流点拨:“我发现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这句话写出了金蝉脱壳的样子。

预设:我觉得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真漂亮!那请你来读一读)

我从“金黄色亮光”,“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漂亮,而且可爱。(你来读读蝉的可爱、有趣。)

我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可以想象金蝉脱壳时一定很用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是学习语文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想像,让金蝉脱壳前的情景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③作者是如何观察这一神奇有趣的情景的呢?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关键词语。

抓住“上下搜索”“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这些体会作者的善于观察。

脱壳时

(1)品读金蝉脱壳的顺序。

此时的作者已经悄悄地跺在树背后,准备观赏这奇特动人的一幕了。请快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金蝉脱壳的顺序。

出示:“蝉的()露出来了,接着()钻出来了,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背—→头—→脚—→尾

指名回答——齐读。

(2)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哪里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①出示:蝉虫整个身体……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预设一: “立刻”写出了蝉露背时很快。“抽搐”“裂开”这些动词把蝉背出壳时情景写得具体。可以用手作蝉虫演示,让学生有个形象感知。

“保护甲颜色的变化从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我觉得非常神奇。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体会颜色变化很快、很神奇,就像我们前一课学习的变色龙一样。(指导朗读)

②出示:接着,头钻出来了……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预设:从 “钻“字我感受蝉的灵活、调皮。

“像……一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蝉的可爱。

“透明发亮”“大眼睛”写出了蝉出壳后的透明发亮,更美了。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③出示:最有趣的是蝉出壳时的情景。……整个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

预设:抓住未出壳的蝉尾“抖动”、“伸着”,已经出壳的上半身“仰”、“扑”,再用脚“抓” “抽”,感受其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领悟神奇动人。

④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分不开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细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小结: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呀!(点击板书)

脱壳后

这只蝉已经脱掉了旧衣,换上了华丽的新装,我们走近去仔细瞧一瞧,它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①重点理解:“奇迹般的变化”:

翅膀、触角的变化。

身上的颜色由浅而深—深绿色—棕褐色

②蝉儿就像一位魔术师。齐读进一步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神奇动人。

③指导背诵。

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

1.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现在我们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

播放课件,教师诗意描述: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

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会。

好了,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

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我觉得蝉脱壳的整个过程是如此艰辛。

虽然出壳时的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没想到蝉在黑暗的泥土中忍受了如此长痛苦艰难的。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蝉创造奇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生命的超越。

这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

3.师引读: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而留在一旁的蝉壳——。

四、设疑再读,学法指导

1.设疑:课文除了具体写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情景外,还写了“我”的活动。有人说,题目是“金蝉脱壳”只写金蝉脱壳就可以了,写不写“我”无所谓,你们怎么认为呢?请大家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中的“我”都做了些什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细细观察的词句进行通读,领悟没有“我”的细致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就不会如此神奇动人。

3.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为有了作者的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惊鸿一瞥的绚丽,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送给同学们一些名人名言,明确观察的重要意义。(名言出自本单元练习)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4.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其中,《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去仔细观察。今天,我们也要来完成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要求:观察一种动物的外行、特点,写一篇观察日记。

法布尔蝉教案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感受少年这个人物,体会人物的特点、品质。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约在2500年前春秋末期,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若干个诸侯国,(出示春秋形势图)他们之间为了利益经常发动战争,给当时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故事——《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说得很完整,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清楚了)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板书吴国攻楚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吴王非常固执。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了吴王,吴王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你们还记得大臣们劝说时,吴王是怎样说的吗?(生: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二、 学习新课

(一)学习故事

过渡:一个小小的故事就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避免了血鱼腥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1、出示故事,指名读。(第9、11节)(读得字字清楚,读得字正腔圆)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故事,留意描写蝉、螳螂、黄雀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它们在想些什么呢?

3、交流

(1) 谁来说说那只蝉?指名,它在想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评点后再指名读,着重读好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让它高枕无忧呀 边吃边唱,真叫一个逍遥自在呀 你把这只得意的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大家眼前。)

(2) 谁来继续交流螳螂?它在想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螳螂:一拱、一举、一捕,生动刻画了一只急切觅食螳螂的模样。你想怎么读?

如果能加上螳螂的动作读,就真的绘声绘色了。谁来读一读?(重点落在急切)

(3)黄雀:它在想什么?指名读。(既吃螳螂又吃蝉,一箭双雕)

4、它们的想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你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呀!)

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隐伏”是什么意思?

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身后的隐患又是什么?(说螳螂的时候,板书黄雀在后)

引读:蝉悠闲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

螳螂一心想着捕蝉,却不知道——————

黄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却不知道——————

它们都——————却没顾到——————

5、它们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板书)呀!

这个故事的确很有意思,连身为一国之君的吴王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让我们也来学着少年,根据老师的提示,绘声绘色地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出示:动词提示)

(二)明白道理

1、听了少年这个故事,吴王明白少年讲的故事所饱含的道理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恍然大悟”,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A指名说 这么一个故事与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呢?(它与吴王攻打楚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你理解得很透彻,走到吴王的心里去了)

吴王眼前的利益是什么?他身后的隐患又是什么?(完成板书 吴国攻楚,诸侯在后)

(出示春秋形势地图),同学们,你们看,当时的楚国在离吴国很远的地方,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必须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势必造成后方空虚,周边的邻国就可以乘虚而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

这不正是课文第一节中大臣劝说吴王的话吗?一起来读读。出示“吴王准备出兵……后果将不堪设想。”

吴国的人民要遭殃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吴王的王位也将不保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要国破家亡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后果这么严重,可当时的吴王听得进大臣们的劝告吗?(继续出示吴王的话)谁来读吴王的话?指名读。

(评读:真是固执呀 真是太霸道了 高高在上,惟我独尊)

可是听了少年这一番话,出示引读最后一节。吴国的黎民百姓就此避免了一场厄运。

B后悔自己的行为,C感谢少年

(三)感悟少年

1、同学们,文中的少年是什么身份?(侍奉吴王)大臣们无法劝阻的事,却被少年一个小小的故事给劝阻了。从表面上看,他有没有说一句劝说的话?(没有)他只是给吴王讲了个有趣的故事而已呀。实际上,少年劝了没有?(劝了)有没有像大臣那样劝?(没有)能不能像大臣们一样劝?(不能)他是暗暗地劝,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少年真是太聪明了!(板书:智)

2、 少年的机智表现还不只于此,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8节,对课文中描写少年的语句圈圈划划,仔细地琢磨琢磨,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少年的机智?爱动脑子的同学肯定有新的发现。

3、指名交流:

(1)拿着一只弹弓 归纳:巧妙呀,只有这样才让吴王相信他确实在打鸟呀,真是巧拿道具引吴王呀!

(2)花园 转来转去 沾湿 毫不介意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终于

师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呀?是呀,只有这样才能遇到吴王呀,只有这样才能给吴王讲故事呀!真是一个勇敢而执着的少年呀!

少年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劝说吴王,那他为什么不到大殿上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向吴王讲这个故事呢?而是煞费苦心地在花园里转来转去,寻找机会呢?

(预设:A他要把故事讲得真实可信,所以不能在大殿上讲。你看他还特意拿了一只弹弓呢。B因为吴王不听大臣的劝阻,下过死命令,谁要劝阻他,就会被处死。C不能让吴王意识到少年是在利用故事劝阻他,否则即使少年说得再正确,吴王也不可能会接受的。D因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吴王是一国之君,他怎么能更改自己的决定呢?所以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这个故事是给吴王台阶下,为了保护吴王的面子。E身份不允许他到大殿上去劝。)

道具选得巧妙,地点选得巧妙,时机把握得巧妙呀!谁来读这段话,给大家展现这位机智的少年形象。练读这段话。

(3)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这样说才能让吴王有兴趣听他讲故事呀,谁来读,让人一听就有兴趣?(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4、小结。少年选择的是吴王每天必到的花园这个地点,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安排地见到了吴王;接着他又巧妙地用弹弓作道具,话语富有悬念,一步一步地引着吴王对自己讲述的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巧妙的是,少年编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让吴王明白了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恶果,最终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他的这一番劝说可谓是巧劝、智劝、妙劝!(板书见——引——劝)

5、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5、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智慧与勇气所折服。你的心里是不是更加钦佩这个少年了?分角色朗读3~ 12节。

三、总结谈感受

1、今天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2、指名谈感受

一个好的主意或者建议要想让别人去接受或者采纳,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就像文中的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3、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受益颇多,我们在生活中,既要警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恶果,但也不能因此而犹豫不决,束手束脚,也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四、作业延伸(1为必做做题,2、3为选做题,任选其一)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低年级的同学听,尽量使用课文中的原话,并加上你丰富的想象。

2、吴王作为一国之君,说话一言九鼎,他之前已经准备攻打楚国,并已下了死命令,那他该怎么在大臣面前收回自己的话?怎么向大臣解释这件事?动脑筋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3、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个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相似的事例,写一篇100多字的感受。

板书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少年

吴国——楚 诸侯在后 (智)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 见——引——劝

法布尔蝉教案 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2、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教学难点:

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蝉》。

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蝉这种动物的?

法布尔蝉教案

(课文是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和蝉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蝉的发声器官和叫的时间长的知识,感受它对音乐的喜爱。

1、作者通过哪些内容向我们说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交流

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从哪儿感受到蝉非常喜欢音乐?

预设第三自然段:

1、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的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2、师引导:从这些话你读出了什么?

3、师引导:把大家的理解可以归纳成这样一段话,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装有响板。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师引导:请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原文,看看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4、师引导:你发现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①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装有响板。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②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段是客观地介绍,第二段用了拟人的方法。

5、(比较点)在这篇课文中,你更喜欢哪种描写?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预设:

(1)让读者更爱看,吸引读者。

(2)感觉蝉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情感,为了音乐,把自己的内部器官都缩小了,更能说明它太爱音乐了。

师引导:也就是说这样写突出了蝉喜爱音乐的特点。

(3)感受到作者对蝉充满喜爱。

6、总结:拟人手法的运用有哪些好处呢?进行归纳整理。

7、让我们体会着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评读、练习、指名读

师引导:你还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蝉非常喜爱音乐呢?

第四至七自然段:

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1、学生抓两个月之久和不离耳畔体会蝉在夏天无时无刻不在唱歌,叫的时间很长。

2、你很会抓重点词语体会,那么长的时间,蝉的歌声却不离我的耳畔,它可真喜欢音乐啊!

3、请大家带着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4、其他同学,你从哪儿感受到蝉喜欢音乐呢?

出示: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扒在柔枝上,……无论在饮水和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蝉在行动和饮水的时候都在唱歌,一般的动物在喝水时是不会发出叫声的,可是蝉无时无刻不在唱歌,足以看出它多么爱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5、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蝉对音乐的喜爱?

出示:所以我想,蝉这样兴高采烈地不停地歌唱,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预设:它喜欢音乐,也想让别人欣赏它唱歌,从强硬和强迫可以感受到它爱音乐,别人不听也不成。

6、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蝉》是一篇科普散文,科普散文就是:通过各种拟人(板书:拟人)化手段赋予无生命意义的.物或无人性价值的动物植物以人性、人情(板书:人性、人情),从而将原本深奥的科学(板书:科学)生动(板书:生动)的表现出来。你愿意试试吗?

虽然这对大家来说是个挑战,但老师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开动你们的脑筋,一定会写得精彩。

四、以读代讲,自主学习蝉是没有听觉的。

1.师引导:蝉非常喜欢音乐,可是它却没有听觉。这个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2.全班交流

师引导:作者是怎样知道蝉是没有听觉的呢?

预设:第十自然段: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扔石子,而蝉却仍然镇静地继续发声,好像没事人儿一样。

1、一般的昆虫,你只要靠近它或发出声响,它就很快飞走了,可是你在蝉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扔石子它一点反应也没有,和原来一样。

2、师引导:谁来读一读,让大家听出蝉什么也听不到。

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师引导:作者还用方法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呢?

学生回答:做试验

1、谁来读一读那次试验,其他同学注意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我听出土铳的声音特别大,像霹雷一样,但是蝉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并且还做了两次,足以说明蝉是没有听觉的。

2、师引导:土铳的声音那么大,而蝉却没有丝毫改变,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3、既然拍手吹哨子这么大的声音蝉都没什么反应,还有必要用土铳做两次实验吗?为什么?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五、法布尔简介

1、通过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了解了?

2、教师可补充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昆虫,由于家境贫困,读中学的法布尔辍学了,但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为了研究昆虫,他放弃了做大学老师,即使食不果腹,法布尔依然乐此不疲地研究着昆虫。

在他57岁时,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一个土地贫瘠,乱石成堆的地方,法布尔给他取名为荒石园。经过法布尔的精心种植,荒石园变成了有鲜花、野草和各种各样昆虫的美丽家园。他在实验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把劳动成果一卷又一卷地写进了《昆虫记》。法布尔曾说:我希望等我死了以后能够埋葬在荒石园,也希望我的灵魂能够继续研究我的昆虫朋友们。

法布尔蝉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很、有、名、本、领、以、为、然、识、结、永”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笔画“横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3、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4、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2、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昆虫的名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一样的鸣叫器官。

3、蝉也叫知了,因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蝉鸣声)这样的叫声真难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来教蝉本领。

4、出示: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1)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2)学习生字:有名 本领 正音。

(3)自由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来教蝉本领呢?蝉的表现怎样?

2、交流、板书:黄莺 画眉 云雀(可简单介绍)

3、开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黄莺、画眉和云雀想教蝉本领,可是蝉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蝉的叫声很难听,有名的歌唱家们到底要教蝉什么本领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2节,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

(2)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

3、板书 黄莺 画眉 云雀

发音 识谱 唱歌

老师给你们一个填空,请你们想一想,该怎么说?

出示: 、 和 分别想教蝉 、 和 。

学生思考,准备

4、蝉学会这些本领了吗?读读课文第三节

果然,蝉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而且,它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这里有个生字:永。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书空

5、蝉怎么就没学到本领,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呢?我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2节,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补充板书: 不以为然 摇头 很不耐烦

6、学习:不以为然 生字:以、为、然

7、指导朗读:

(1)听蝉与黄莺、画眉和云雀三次对话的录音,感受蝉的`语气。

(2)出示黄莺和蝉的对话:

黄莺飞来了:“我教你发音吧!”

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A. 指名同桌读,把句子读正确。

B. 自由读,想想蝉是怎样说话的?

C. 体验朗读。

(3)同桌合作,读蝉和画眉、云雀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

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

8、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

9、说话练习: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

四、复习巩固

1、双轨火车:读字组词。

2、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

3、读句子:

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

(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2)你能试着也用“很不耐烦”和“耐心”说一两句话吗?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1、认识“言字旁”,观察笔画“横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笔顺,适时渗透笔顺规则。

3、学生当堂描写:识、本。

法布尔蝉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揣摩字词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

删减品析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一朵花曾感动过我(故事:古代的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无忧无虑,国君叫:杜宇,他负责勤勉,爱戴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年复一年督促百姓耕作。终于积劳成疾离开了百姓。可他对百姓难以忘怀,就幻化成一只督促大家的鸟,发出声声啼叫,直到喉咙啼血,鲜红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

一只蝉也曾打动过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思的《蝉》去感悟一下人生。

二、读蝉

1.老师与学生配合朗读

(思考:识记重点词)

勾画感动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宽恕”作引

2.白板出示:删减品析法

理一理作者感情变化

投影:

(1)“杜鹃花没有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对比阅读还原(还,就,更),学生对比朗读,教师点评分析,交流朗读情感的变化。

小结:(还、就)突出蝉鸣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厌恶之情。(更)有力的对比出蝉的鸣叫知知不休,很是烦人。虚词组成情感的递进,使厌恶之情淋漓尽致。

齐读:“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一烦,占门再来看看二烦。

(2)“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那么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是一个夏天了!”(还原:就、却、竟、只不过、罢了)

朗读对比赏析。

小结:一个“就”字显示出作者发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具有如此非凡的执著为之惊讶,一种不以为然,“那么、确、竟”一种惊讶油然而生。

仿句训练:蝉呀,蝉呀,你何必聒聒,这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3)人一生要经过多少个普普通通的夏,有什么大不了,她只是夏天罢了,然而对于蝉而言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夏天?你知道答案吗?可否学习老师的删减品析法你找到的句子。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小结“才”渗透了作者对蝉苦苦等待夏天的同情,对夏天的到来的不易深深同情,对蝉的日

三、悟蝉

1.齐读:“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探究“活着”、“活过”。

小结:活着是一种责任,活过是一种态度。

白板: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2.合作探究:“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只不过、夏天

小结:学到这,同学们认为那是怎样一个夏天?“只不过还是原来的夏天吗”对于蝉而言:他是延续生命的不同寻常的夏天,对于作者还只不过是夏天吗?对于我而言,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夏天了,它是通往人生意义的每一天中的一天,所以,我们不仅要过好夏天,还要过好每一天……

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得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活着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是扬。

3.在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删减法品析:(删取斜阳)朗读对比

白板出示:“斜阳欲落去,一望暗消魂”引申理解凄美的意境美。烘托出蝉死的壮美。

4.探究质疑: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感受凄美意境。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

四、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再次齐读文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生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颗未经打磨的钻石 ――诺贝尔”。

五、作业布置

1.了解作者

卢玮銮,香港作家,散文家,学者。1939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彤云笺》《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2.推荐《蝉》――法布尔。

3.写一篇关于蝉的小思。

法布尔蝉教案 11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注意字音。“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3、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生字书写:叠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2、同桌讨论交流蝉脱壳的方式。

3、全班交流。

(1)蝉是怎样脱壳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如:描写蝉脱壳的动作的词语“腾起、翻、倒挂、打开、伸直、翻、勾住、蜕”。

(2)理解课文是如何将“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奇怪的体操。”写具体的。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精读课文5-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10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描写出了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勾画重点词句。

2、同桌讨论交流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

3、全班交流。

(1)蝉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

(2)抓住蝉喜爱演奏,视觉灵敏,听觉特殊这几个特点,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联系实际

1、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10 蝉

脱壳 奇怪的体操

唱歌 天才的乐师

视觉 非常灵敏

听觉 十分特殊

法布尔蝉教案 12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认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三、使学生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二、生字新词,下面的字词要会写并懂得意思。

窠——鸟兽做的窝。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纤——细小。蚋——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鳍——鱼类的运动器官。曝——晒。喧嚣——声音杂乱。欢愉——欢乐而愉快。顾忌——行事之前对某些外加的行为规范有所畏惧。寻觅——寻求,探索。不怀好意——意思是没安好心,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心动。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本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请3—5名学生讲。

教师明确: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写蝉的地穴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精读课文。

本文读起来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地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

(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蝉的窠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二)学习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1、准确性。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2、生动性。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3、通俗性。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

4、多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文章